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情境教育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刘诗泽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民族小学 615700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小学数学教育

(1) 核心素养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影响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积极变化。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核心素养中提倡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如利用购物、游戏等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研究表明,当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时,其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例如,一项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显示,通过情境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正确率比传统教学法的学生高出 20% 。这不仅体现了核心素养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积极影响,也验证了情境教学法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2) 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技巧和公式应用,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故事情境,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他有 10 元钱,每本书的价格是 2 元,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其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的心理认知基础

(1) 情境教学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关系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境教学法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通过创设一个市场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这种实践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研究表明,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因为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思考和操作。

(2) 情境教学法与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关联性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通过情境教学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例如,通过模拟市场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学习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研究表明,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情境的策略与方法

(1) 利用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策略已被证明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例如,通过将数学问题嵌入到学生熟悉的故事背景中,如“小明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在解决“如何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多的东西”这一问题时,不仅能够理解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还能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具体操作阶段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发展认知结构,故事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平台,有助于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从而促进认知发展。此外,情境教学法的实践表明,当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扮演角色并解决问题时,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显著提升。

(2) 操作性情境的创设与实践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中创设操作性情境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从而加深理解。例如,在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利用切水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学生通过将一个苹果切成四等份,并与同学分享,不仅能够理解 1/4 的概念,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配。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创设操作性情境时,教师应注重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例如,通过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计算商品价格、找零钱以及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从而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操作性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形状的拼图或积木,让学生通过拼搭来探索图形的性质。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特点,还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论: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如通过数学实验或模型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原理,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研究初探 [J]. 王大伟 ; 杨林凝 . 中国教育学刊 ,2023(S2)

[2]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数学文化节 [J]. 王建荣. 人民教育,2023(10)

[3] 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中的认知偏差及任务靶向[J]. 张晶; 夏小刚. 数学教育学报 ,2022(06)

[4] 重新认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J]. 罗晶 ; 朱永新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22(12)

[5] 数学深度学习中的知识关系建构问题论析 [J]. 王钦敏 ; 余明芳 . 课程 . 教材 . 教法 ,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