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情境、结构、分层

作者

虞曙明

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214243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高效记忆是深度学习的必由之路。思政课中有很多需要熟读和识记的内容。实践表明,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重要原理的掌握离不开记忆,学生通过记忆能够让大脑受到反复刺激后记住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科语感,从而达成学习目标。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记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必须优化教学路径以促进高效学习。

一、情景化记忆,赋予学习意义

理论知识的生命力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服务于生活实践。与情境、与生活实践脱节的机械学习显然不合时宜。笔者认为,创设多元典型情境是促进学生高效记忆的有益路径。具体操作策略,既可以是教师呈现情境学生链接理论,也可以是教师呈现理论学生枚举情境。

以必修 2 第 2 课为例。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区别需要理解。机械记忆的方式是背诵市场调节的方式和政府的经济职能。可是,学生即使能够倒背如流,但在具体情境中未必能够区分。笔者尝试的意义教学方法为:以下属于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是( )A、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 : 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 , 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B、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冰雪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C、某市建立惠企平台, 接入税务、社保、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如果教师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并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完成这一任务。这些问题的答案实际就是课堂情境,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基于理解自行生成的生活情境。意义教学实际上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但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理解的要点尽可能创设多元典型情境。典型性表现为与时政热点、社会现象紧密相关,而多元性既指针对难点的多个典型情境。让学生有意愿,让学习有意义,让课堂与记忆贯通一体,这是情境化记忆的重要价值。

二、结构化整合,明晰学习逻辑

布鲁纳说:“人类理解、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思政教师应该树立统整意识,注重引导学生把核心理论置于多样化的结构体系中去记忆和理解,从而有效把握学习逻辑。具体的操作策略,既可以是把握学科概念的上下位概念,也可以梳理各模块的核心观点和逻辑主线。

必修 1 第 2、3、4 课,内容丰富,但都围绕着“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成就”这一历史逻辑展开。笔者要求学生改变以逐课知识点为单位的记忆方法,并设置如下结构化的学习任务: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成就的时间轴,请在时间节点处写出历史事件并简述其意义,同时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面临的主要矛盾。

可以看出,上述核心化逻辑化的问题把零散的知识点有效串联和组织了起来,让学生对本课、本单元甚至本模块讲述的基本理论有精准清晰的把握,而不是一团乱麻。当面对具体情境时,有序的知识结构能够大大促进学生检索和运用的效率,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这些核心问题和逻辑主线既考查必备知识,也体现关键能力,更蕴含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能够把高考的“四层”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的记忆过程,也就是梳理知识、检验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

三、分层化教学,切准学习需求

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教学对象如果不做分层优化,同样很低效。这里的对象既指作为记忆主体的学生,也指作为记忆客体的知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显著。笔者认为,促进学生高效记忆需要教师精准施策,需要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分层,不同学情的学生重点记忆不同层次的内容。

以必修 4 第 2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为例。笔者首先把本课知识进行三个能级的分层。第一,需要熟悉;第二,需要掌握;第三,需要迁移(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次,因为任教班级的学生主体差异性很大,因此笔者在布置记忆任务时根据学情作了不同要求,学优生三个能级内容全覆盖,先核心再细化;中等生着重能级二、三内容,学有余力兼顾能级一内容;学困生则只要求其掌握能级三内容,做到核心内容反复。自主性较强的学生给予其时间自主记忆不作检测,自主性较弱学生则需通过提问、抽背、默写等方式加以督促,以实现全体学生记忆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我们知道,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感是不一样的。如何最大化增强每一位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的获得感?分层优化行之有效,这能够较好地达成“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的教学目标。

四、多维化评价,维持学习实效

布鲁姆说:“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因此,促进高效记忆也需要评价,以更好发挥其激励、诊断、鉴定的功能。以往的评价记忆实效的方法过于单一,仅限于订正或重新背诵。学生订正或重默完成了,我们想当然地就认为目标达成了,实际上这种评价缺乏持续影响。如何让评价更好地适应情境化、结构化、分层化的记忆过程,让记忆实效深远持久,笔者认为践行多维化的评价策略、确立发展性的评价目标至关重要。

多维化的评价策略内涵丰富,包括评价内容的多样、评价主体的多样、评价场合的多样、评价方式的多样等,不一而足。第一,评价内容的多样。例如情境化记忆,考查的是学生能否应用理论解决具体问题。因此学习评价应该重新创设新的情境而非延续原有的,否则学生容易陷入机械记忆情境的误区。再如结构化记忆,记忆内容是核心概念的下位概念,而评价内容则可以变式为上位概念,或者下位概念的下位概念,否则学生可能仍然无法完整把握知识体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第二,评价主体的多样。美国学者爱德加 . 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教授给他人”的学习方式知识留存度最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互评很有必要,学优生评价和帮扶学困生更应该作为一种常态的评价策略。有效评价同学的记忆情况,既需要作为评价者的学生全面掌握记忆任务,又使得其能够以一种更为自然真实的状态进行,有着教师评价难以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