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振兴:铜川照金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郭鸿运 秦晓亮
延安大学 716000;西安市第十四中学 710000
引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旅游因其兼具健康促进、文化体验与产业带动功能,日益成为激活乡村发展潜能的重要路径,它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乡村附加值,还能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城乡互动与文化认同,陕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资源集聚区,拥有众多革命旧址与纪念地,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推动红色旅游与体育、康养、研学等业态深度融合,支持革命老区探索“红色+”多元发展模式。
在此政策导向下铜川市照金镇凭借其作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的典型红色基因和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探索红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代表性案例,照金保存有薛家寨革命旧址、陈家坡会议旧址等重要历史遗迹,还依托山地地形发展起滑雪、徒步、拓展训练等体育项目,初步构建了“红色教育 + 户外运动 + 生态休闲”的复合型旅游体系,研究照金如何通过体育旅游实现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有助于总结其成功经验与现实困境,更对全国同类革命老区探索文化赋能型乡村振兴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照金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区域特征分析
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西北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地带,是连接关中与陕北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 1933 年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照金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现存革命遗址 20 余处,包括薛家寨红军大本营、陈家坡会议旧址等,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特色小镇。
近年来照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经济,人口结构以本地居民为主,老龄化程度较高,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现象较为明显,经济上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导,2023 年全镇 GDP 中第三产业占比超过 60% ,但整体经济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突出,产业现状呈现“红色引领、旅游驱动、多元尝试”的特点,除传统红色旅游外已逐步探索发展体育赛事、康养度假、研学教育等新业态,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体育资源体系
照金已初步构建起以红色主题为核心的体育资源体系,在硬件设施方面建有照金红色军事拓展训练基地、薛家寨山地户外运动公园、照金国际滑雪场等专业场馆,其中长征主题步道贯穿多个革命遗址,将历史叙事与徒步体验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行走中的党课”模式;赛事活动方面照金已连续多年举办“照金红色半程马拉松”“重走长征路”徒步挑战赛、“军事五项”青少年竞赛等特色赛事,吸引大量户外运动爱好者与党建研学团队,这些赛事强调体能挑战,更注重融入革命历史情境,实现体育竞技与红色教育的有机统一,增强了参与者的沉浸感与精神共鸣。
(三)旅游配套现状
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照金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接待体系,交通上包茂高速、铜旬高速贯通,照金互通立交直达景区,镇内旅游专线覆盖主要景点;住宿方面拥有照金书院酒店、溪山胜境民宿群等中高端住宿设施,以及多家农家乐,可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餐饮以陕北风味为主,突出本地食材如核桃、小米、土鸡等,形成“红色食堂”特色品牌。
在文化体验层面照金将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推出“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吃红军饭”主题线路,结合自然景观开发山地骑行、攀岩、滑雪等项目实现“红 + 绿”联动发展,照金还建设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陈家坡会议旧址陈列馆等文化场馆,为体育旅游注入深厚的历史内涵,提升整体体验品质。
二、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一)经济驱动效应
体育旅游的发展显著带动了照金镇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大型赛事如红色马拉松每年吸引数千名参赛者及家属,直接拉动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据测算一场半程马拉松可为当地带来超百万元的综合收入,赛事期间本地农产品如核桃、蜂蜜、小米等通过“赛事市集”形式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提升了附加值,由于旅游消费链不断延伸,催生了民宿经营、手工艺品制作、导游服务等新业态,部分外出务工青年开始返乡创业,据统计照金镇近三年新增旅游相关就业岗位逾 300 个,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过 15% ,体育旅游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经济引擎。
(二)文化传承创新
体育旅游为红色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生动载体,通过将长征精神、革命意志融入马拉松、徒步、拓展等体育项目实现了“体教融合”,使参与者在体能挑战中感悟历史、锤炼意志,形成“红色精神 + 体育精神”的双重激励,照金积极探索非遗民俗的体育化开发,模拟战地救护场景;将社火表演中的“踩高跷”与趣味竞赛结合,保留文化元素又增强互动性与娱乐性,这类创新吸引了年轻群体关注,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下焕发新生,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与传承自觉。
(三)社会治理提升
体育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村民广泛参与社区事务,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在赛事组织中村民被吸纳为志愿者、安保人员、后勤保障等角色,既获得劳务收入也增强了归属感与责任感,比如在红色马拉松赛事中数百名本地居民参与补给站服务、路线引导等工作,形成“全民办赛”氛围,照金通过“政府引导 + 企业运营 + 村民入股”的合作模式,由照金集团统一开发运营,村民以土地、房屋或资金入股分红,实现了利益共享,这种政企民协同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也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一)主要挑战
1. 季节性客流波动大
照金的滑雪项目主要集中在冬季,而夏季依赖红色教育团队和研学活动,春秋两季游客稀少,导致旅游设施利用率低,经营压力大,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流。
2. 专业运营人才短缺
目前缺乏既懂体育赛事策划执行又熟悉红色文化传播与旅游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影响赛事的专业化水平与品牌塑造能力。
3. 品牌影响力辐射不足
照金虽在陕西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辨识度不高,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标志性IP,难以吸引跨区域游客,市场拓展受限。
(二)推进策略
1. 打造“四季主题赛事”平衡淡旺季
构建全年赛事体系,春季举办“清明祭英烈·健步照金”徒步赛,夏季开展“红色研学营”与青少年军事夏令营,秋季推出“丰收节”农事体育嘉年华,冬季延续滑雪赛事,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运营格局。
2. 建立高校合作培训机制
与西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红色体育旅游人才实训基地”,开设专项课程,定向培养赛事运营、文化讲解、应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与课题研究,形成可持续的人才供给链。
3. 融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旅游线路
联合甘肃庆阳、陕西旬邑等地共同打造“陕甘边红色体育走廊”,推出跨区域联票、联程线路,借助“南梁—照金”革命历史主线提升整体品牌价值,扩大市场辐射半径,实现资源共享与客源互送。
结论:
照金镇通过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体育旅游发展,探索出一条“文化—经济”双核驱动的乡村振兴路径,红色文化为体育旅游赋予精神内核与差异化竞争力,体育旅游为红色资源提供现代化表达与市场化转化渠道,二者协同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多重提升,这一模式激活了革命老区的内生发展动力,也为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即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人民为中心,通过业态融合创新实现红色资源的价值再生。
参考文献:
[1] 巩梓萱. 陕西省红色体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多维价值与路径优化[C]//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五).2024.
[2] 屈培青 , 张广源摄影 . 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 [J]. 当代建筑 , 2023(3):28-29.
[3] 李惠莉 . 加强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管理的建议 [J]. 农村财务会计 ,2024(4):61-62.
此文系2024 年度陕西省体育局常规课题研究项目《陕西省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与推进路径》(202406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