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跨学科融合
刘丽妮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台商区分校
引言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搭建起学科交叉融合的桥梁。虚拟实验室将科学实验与语言表达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分析,加深文化理解。编程思维与文学创作相互启发,提升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跨学科协作平台打破了传统学科边界,构建了新型学习生态。这种融合模式丰富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一、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跨学科融合的概念与内涵
跨学科融合是指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机整合的教育模式。该理念强调学科间的交叉渗透,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认知。在初中语文教育语境下,跨学科融合表现为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的深度结合,形成综合性的学习主题和实践项目。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而是建立在对学科共通点和互补性的深入理解基础上。其实质是通过多学科视角的碰撞与互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撑工具,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多维度的技术支持。数字资源平台整合了文字、图像、音频等多媒体素材,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数据分析工具帮助教师追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个性化指导。交互式学习系统创造了沉浸式的语言应用环境,提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协作工具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智能评价系统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跨学科融合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跨学科融合为初中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这种模式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使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多学科视角的引入丰富了文本解读的维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知识迁移应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也促使教师突破单一学科思维,提升专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在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可有效构建真实化学习情境。教师可采用数字化教学平台设计具有沉浸感的实践环境,将传统文本内容转化为多媒体交互式学习资源。具体而言,可以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与课文相关联的场景模拟,使学生能够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种技术支持的场景再现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将语文知识迁移至实际情境的能力。在操作层面,教师可基于课程目标,选择恰当的数字工具,如 VR 技术、3D 建模软件等,创建与教材内容高度契合的实践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小组协作学习提供了多样化工具支持。教师可借助云端协作平台建立学习小组的数字化工作空间,使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持续性合作探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线文档共享、实时编辑、版本管理等功能的运用,小组成员能够高效协同完成语文实践任务。同时,视频会议工具的使用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有利于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合理规划协作任务的结构化设计,明确各成员的角色分工,并利用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小组进展,适时提供指导性反馈以确保协作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活动成果展示
在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环节,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呈现方式的选择空间。学生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可视化展示作品,如交互式电子书、数字故事、微视频等创新形式。这种展示方式不仅能全面呈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轨迹,更能体现其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运用。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展示内容和目标受众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如 Prezi、Canva 等演示软件,或AdobeSpark 等多媒体创作平台。在展示过程中,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同时,可建立数字化评价档案,系统记录学生的实践成果发展过程,为后续学习提供参考依据。
三、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的效果评估
(一)学生语文素养提升评估
语文素养提升评估采用多维度测评方法。建立分项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语交际等核心能力维度。开发标准化的测评工具,针对不同文体设置专项测试。运用文本分析技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语言质量评估。设置情境化测评任务,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语言运用能力。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轨迹。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语言实践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依据。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估
信息技术能力评估聚焦实践应用维度。设计情境化的操作任务,测评学生使用各类教学软件的实际水平。开发标准化的技能测评量表,包含工具使用、信息处理等关键指标。设置项目式评估任务,考察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
力。采用作品分析法,评估学生数字作品的完成质量。建立技能认证体系,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分级认定,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技术运用表现。
(三)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评估
可持续性评估着眼长期发展维度。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开发师资发展评估工具,跟踪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成长。设计资源更新评估指标,确保教学材料的时效性。建立技术维护评估机制,保障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设置教学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持续改进教学方式。开展周期性教学效果追踪,收集长期实施数据作为评估依据。
结束语
信息技术在促进初中语文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展现出独特价值,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技术赋能下的学科深度融合路径,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跨学科素养的提升和数字资源的持续开发将是重要保障。通过创新实践,信息技术将继续推动语文教育活动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
参考文献
[1] 陶 才 . 跨 学 科 融 合 视 野 下 的 初 中 语 文 高 效 教 学 研 究 [J]. 学 周刊 ,2025,(21):59-61.
[2] 丁晓晓 . 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上 ),2025,(03):97-99.
[3] 姚登鸿 .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20):91-93.
[4] 张湘满 . 跨学科融合视野下的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策略分析 [J]. 中华活页文选 ( 教师版 ),2024,(19):97-99.
[5] 赵勇 . 新课标视角下的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实践思考 [J]. 教育界 ,2024,(21):29-31.
此论文系 2023 年泉州台商投资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下提高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研究》,(课题编号:tsjyz1420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