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黄蓉

湖北星际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松滋 43420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监理现场管理的要求日益严格。监理现场管理作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监督环节,承担着质量控制、安全监管和进度协调等重要职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监理单位存在管理流程不规范、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隐患、安全风险增加等情况时有发生。

一、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的常见问题剖析

1.1 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问题

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是当前监理现场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履行职责,对施工现场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导致一些质量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在安全管理方面,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不细致,对违章操作行为未能及时制止,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同时,部分监理人员对工程进度的把控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进度滞后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影响了工程的整体推进。

1.2 现场协调与沟通机制不完善问题

现场协调与沟通机制不完善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参与方,各方之间的沟通协调至关重要。但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沟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导致各方对工程情况的了解不一致,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变更事项,由于协调不及时,常常延误问题解决的时机,影响工程进度。同时,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缺乏规范性,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形成有效的反馈和整改机制,导致问题反复出现,影响工程质量。

1.3 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不严格问题

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不严格是制约监理现场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部分监理单位未能建立健全完善的现场管理流程,对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导致工作开展随意性较大。在工程质量验收方面,未能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工序被放行,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在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环节,把关不严格,对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未能及时清退,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审查不细致,未能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也影响了施工过程的规范性。

二、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的针对性对策

2.1 强化监理责任体系构建对策

强化监理责任体系构建是解决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问题的关键。应明确监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将监理工作的各项职责落实到具体人员。建立健全监理质量终身责任制,让监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增强其责任意识。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定期对监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对未能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问责。同时,完善监理工作制度,规范监理工作流程,明确监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确保监理人员能够按照规范开展工作,提高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2 优化现场协调沟通机制对策

优化现场协调沟通机制有助于提高监理现场管理的效率。应建立定期的协调会议制度,组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参与,及时沟通工程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明确各方的沟通职责和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工程信息的实时共享,方便各方随时了解工程情况。在沟通方式上,应注重采用书面形式进行记录,确保沟通内容的可追溯性。同时,加强监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提高其协调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各方的良好合作。

2.3 规范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对策

规范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是提升监理现场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监理现场管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监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宣传和培训,让监理人员熟练掌握验收标准和程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和设备进场检验环节,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对进场材料和设备进行全面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使用。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力度,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细致审查,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3.1 提升监理人员专业素养保障

提升监理人员专业素养是做好监理现场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鼓励监理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应的从业能力。建立监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监理人员的工作业绩、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进行考核,激励监理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监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其公正、客观地开展监理工作。

3.2 完善监理现场管理制度保障

完善监理现场管理制度是规范监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监理现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进度管理制度等,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制度执行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完善,根据工程实践和行业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和补充制度内容,使制度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为监理现场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3 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保障

加强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是提高监理现场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应积极推广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实现监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工程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信息化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和现场质量安全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同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监理现场管理中的作用,提升监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四、结论

当前监理现场管理存在职责履行不到位、协调沟通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不严格等问题。通过强化监理责任体系构建、优化现场协调沟通机制、规范管理流程与标准执行等对策,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升监理人员专业素养、完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保障措施,为监理现场管理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做好建筑工程监理现场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风险,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凯 .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探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21):266-268.

[2] 尤泽山 . 建筑工程监理的现场管理及质量控制优化探讨 [J]. 散装水泥 ,2024,(04):150-152.

[3] 游人尊 . 对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现场质量管理的探讨 [J]. 大众标准化 ,2023,(2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