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预算的作用研究
黎欣
安徽建工水利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对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预算的作用
1.1 有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预算是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实时监控和调整预算,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清晰掌握进展,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还可以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等方面的风险。
1.2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成本
通过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可以帮助企业掌握工程造价构成,提高造价管理水平。在施工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计划,及时监控和调节项目的成本,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超额支出。另外,在项目造价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对项目中存在的种种不确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工程变更,材料价格上涨等。上述各方面都会对项目成本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必须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事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各种因素及意外状况进行预判,以保证项目成本在某种意义上是合理、科学的。
2 建筑施工工程造价中建筑工程预算控制措施
2.1 优化设计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全方位、深层次地考量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现实因素,不仅要深入施工现场,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基础信息,还要与施工团队密切沟通,掌握施工技术水平、工艺特点及可能面临的困难。通过这些调研,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选择到结构布局设计,都要确保设计方案具备高度的可操作性与可行性,能在实际施工中顺利落地,从而有效减少因设计与施工脱节而产生的设计变更。当设计方案初步拟定后,要迅速组织开展多部门、多专业的联合评审。评审团队应涵盖设计专家、造价师、施工技术骨干等,从不同专业视角对方案进行审查,重点审查设计方案在技术层面是否先进合理、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在经济层面是否成本可控、性价比高,在施工层面是否便捷高效、安全可靠。通过严格、细致的评审,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保证设计方案既满足工程质量与功能需求,又能实现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
2.2 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编制预算时,需要全面且深入考虑各种因素,先要对工程项目开展详细勘察与分析,了解工程所在地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掌握市场上建筑材料设备以及劳动力的价格波动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来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依据,编制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运用科学方法对各项费用进行精确估算,对于工程直接费用像材料采购设备租赁人工成本等,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和市场行情进行精准计算。同时,还要考虑到管理费用税费等间接费用,预算编制过程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高估或低估,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要预留一定弹性空间应对突发情况。
2.3 加强建筑材料动态管理
预算编制必须具备灵活性,通过动态管理对材料和设备价格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预算数据与实际成本同步更新,避免预算与现实脱节。动态管理的核心在于及时分析市场情况,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会随市场环境、供需关系及政策变化而波动。为了减少由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预算偏差,预算编制人员要定期监测市场价格趋势,并根据价格变动情况对预算中的材料费用进行相应调整,有效降低预算风险,确保项目在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成本控制的准确性。此外,建筑项目实施往往伴随变更和调整,如施工方案修改或设计变更等,由此对预算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预算编制要根据项目实际进展和变更情况进行同步调整,确保预算编制能够及时反映项目最新情况。通过对项目阶段性变化的动态监控,以快速响应变化,避免由于信息滞后导致预算超支或资源浪费。而通过对市场价格、项目进展及变更情况综合分析,预算编制人员还可以预估未来可能发生的价格波动及项目调整,从而提前预留应对资金,减少未来出现的超预算情况,为整体项目成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2.4 加强变更管理,提高项目经费利用率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范围扩大等变更不仅会影响工期,还会增加建设成本。因此,在正式施工前,必须严格审查施工图纸,并与设计单位保持沟通,确保所有修改在施工前完成。若施工过程中仍需调整,需严格控制现场变更,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在成本控制方面,需做到精准核算和科学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涉及复杂的计算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相关计算规范,并制订详细的成本计划。此外,需对各环节进行合理测算,并在执行过程中反复核查数据的准确性,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是指对施工各阶段产生的费用进行合理管理,以确保各阶段经费的高效利用。在材料选择上,应做到科学合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调整工程进度节约成本。可引入先进工艺提高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投资成本。工程竣工后,需及时清理剩余材料并回收设备。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需从多角度综合考量,以实现节约投资、提高收益的目标。
2.5 动态调整预算
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工程进度的变化,预算可能需要进行动态调整。施工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调整预算,确保反映工程真实造价。这一过程要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材料、设备等价格信息,以便于调整预算。同时,需根据工程进度和实际完成情况适时调整预算,以应对不确定因素,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如工程进度提前则减少预算,滞后则增加预算,以确保工程顺利完成。此外,还要对预算进行风险管理,预留一定的预算空间,以应对突发事件对预算的影响。
2.6 引入先进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提升预算控制效率
首先,可采用 BIM 技术进行成本控制。BIM 是一种将工程项目相关信息整合到立体空间中的技术,能够实现对工程的了解。借助 BIM 技术,可以建立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模型,精准估算工程造价,并实时更新数据,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外,BIM 还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作,显著提升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其次,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造价预算控制。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构建预测模型,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这些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分析项目成本中的异常情况,及时预警潜在的超预算风险,并支持动态调整预算。借助此类技术,施工单位能够更精准地掌握工程造价变动规律,从而实现高效的成本管理。
结语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超预算问题不容忽视。设计、预算编制、施工等方面均会对造价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优化设计、精准编制预算、完善管理体系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造价超预算风险。未来,建筑行业需持续关注上述要点,提升造价管理水平,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波 .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研究 [J]. 中国招标,2024(7):110-112.
[2] 张卫丽 .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与控制策略 [J]. 建筑·建材·装饰,2024(10):88-90.
[3] 王皖.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 建筑与装饰,2024(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