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探讨

作者

郑敬敬 路飞 郑树清

1.370703198001263142 2.3703051988020101 3.370703197903053115

一、引言

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农药残留、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通过食物链富集可危害人体健康(如苯并芘具有强致癌性)。我国《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对 53 项有机污染物设定了风险筛选值,传统检测依赖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GC-MS),前处理需 6-12 小时,检测周期长达 24 小时以上,难以适应大规模土壤调查(如每平方公里需采集 20-30 个样品)的时效要求。快速检测技术可将检测周期缩短至 1 小时以内,同时保持较高准确率(与标准方法偏差 ⩽15% ),为污染地块快速筛查、修复效果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探讨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对推动土壤污染精准管控、保障土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技术多元化发展:主流技术包括便携气相色谱(PGC)、免疫分析法、拉曼光谱法等,PGC 在 VOCs 检测中应用占比超 40% ,免疫试纸条在农药残留筛查中普及率达 30% 。

现场检测能力提升:便携式设备重量降至 5kg 以下,电池续航 ⩾4 小时,可实现野外现场检测,数据即时输出率达 80% 。

前处理简化: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QuEChERS 等技术,前处理时间从传统方法的 6 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溶剂用量减少 90% 。

2.2 主要挑战

基质干扰显著:土壤中的有机质、黏土颗粒吸附目标物,导致检测信号抑制,误差率超 20% ,复杂土壤(如腐殖土)中偏差可达 30% 。

灵敏度不足:快速检测方法对低浓度污染物(如 PAHs⩽0.1mg/kg )的检出率不足 70% ,难以满足风险筛选值要求。

多组分同步检测难:多数技术仅能检测单类污染物(如气相色谱侧重VOCs),多环芳烃、农药等混合污染检测覆盖率不足 50% 。

三、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分类

3.1 光谱与质谱类技术

拉曼光谱法:通过分子振动特征峰识别污染物,检测时间 ⩽5 分钟,适用于现场快速定性,对苯系物识别准确率 ⩾85% ,但受荧光干扰影响精度。

便携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PGC-MS):结合色谱分离与质谱定性,可检测30 种以上 VOCs,检测限达 0.01mg/kg ,分析时间 ⩽30 分钟,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的现场技术之一。

3.2 电化学与免疫类技术

电化学传感器:基于污染物与电极表面的特异性反应,通过电流变化定量,对酚类化合物检测限达 0.1mg/kg ,响应时间 ⩽10 分钟,成本仅为质谱设备的1/20

免疫分析法: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试纸条可视化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限≤ 0.05mg/kg ,操作步骤 ⩽3 步,适合基层快速筛查,准确率≥ 80% 。

四、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关键进展

4.1 抗基质干扰技术突破

纳米材料修饰:在传感器表面涂覆纳米金、石墨烯等材料,增强目标物吸附选择性,基质干扰误差降至 10% 以下,对腐殖土中 PAHs 检测准确率提升至85% 。

基质校正算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处理光谱数据,消除土壤背景信号,拉曼光谱法对复杂土壤中污染物的定量误差 ⩽8% 。

4.2 灵敏度与多组分检测提升

高选择性吸附材料:开发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特定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的富集倍数提升 500 倍,检测限降至 0.001mg/kg ,满足超痕量检测需求。

多维联用技术:将离子迁移谱(IMS)与气相色谱结合,实现 50 种以上有机污染物同步分离检测,分析时间 ⩽40 分钟,较单一技术覆盖率提升 60% 。

4.3 智能化与集成化发展

智能便携式设备:搭载 AI 算法自动识别污染物种类并计算浓度,检测结果准确率 ⩾90% ,操作界面简化至 3 个步骤,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

微型化系统:开发芯片级气相色谱,体积缩小至传统设备的 1/10,功耗降低 70% ,可集成至无人机进行大面积土壤快速扫描。

五、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场景

5.1 污染场地调查

初步筛查:采用便携 PGC-MS 与免疫试纸条组合,1 天内完成 100 个土壤样品的快速筛查,识别高风险区域(超标率 ⩾20% ),筛查效率较传统方法提升 10 倍。

边界确定:通过网格化布点(每 10 米 1 个点),结合拉曼光谱现场检测,快速圈定污染扩散范围,误差 ⩽5 米,为修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5.2 应急监测与执法

突发污染事件:泄漏事故发生后,30 分钟内完成现场检测,确定污染物种类与浓度(如石油烃 ⩽100mg/kg ),为应急处置(如围堵、吸附)提供实时数据。

执法快速取证:利用便携设备对疑似污染企业周边土壤进行检测,1 小时内获取数据,超标证据链形成时间缩短至传统方法的 1/5

5.3 修复效果评估

修复过程监测:在土壤淋洗、生物修复等工程中,每周采用快速检测技术评估污染物浓度变化,及时调整修复参数,修复周期缩短 20% 。

验收检测:对修复后的土壤进行快速复检,合格率判定与标准方法一致性⩾90% ,降低第三方检测成本。

六、结论

土壤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已从单一指标筛查向多组分、高灵敏方向发展,通过抗基质干扰优化与智能化集成,实现了检测周期缩短至 1 小时内、复杂土壤中准确率 ⩾85% ,有效满足了土壤污染调查与应急监测的需求。当前存在的标准化缺失、多组分检测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制定行业标准与技术融合解决。未来,随着微流控芯片、无人机搭载检测等技术的发展,快速检测将实现 “采样 - 分析 - 数据上传” 全流程自动化,形成 “实验室精确分析 + 现场快速扫描”的立体检测体系,为土壤污染精准防治提供核心技术支撑,推动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韩春媚 , 鲁炳闻 , 于冀芳 , 等 . 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现场快速监 测 技 术 应 用 进 展 [J]. 环 境 监 测 管 理 与 技 术 ,2010,22(5):8-13. DOI:10.3969/j.issn.1006-2009.2010.05.003.

[2] 朱丹丹 . 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在土壤污染检测中的应用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43(3):63-65.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5.03.018.

[3] 王丽. 复杂混合物中成品油有机污染物荧光光谱检测技术研究[D]. 河北:燕山大学 ,2016. DOI:10.7666/d.D0111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