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与进展
王美英
隆回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422200
引言
食品安全牵涉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食品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手段。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复杂化和风险因素的多样化,传统监管手段在时效性,覆盖面等方面遇到难题。现代检测技术可以迅速反应、精准分析、智能管理,极大改善了监测能力,给风险预警和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探索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与发展,对于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守护消费者权益,推动行业规范,技术升级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1 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具体应用
1.1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食品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关系到整个食品安全,也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以色谱、光谱为代表的传统分析方法在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有更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以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快速检测技术的使用使检测速度大大提高,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胶体金试纸条等,可以快速检测大量的样品,适用于田间和批发市场的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得对农产品中转基因成分以及病原微生物进行准确鉴定提供了可能 [1]。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进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也逐步走向智能化,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监测的及时性和覆盖面,还能为风险预警及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进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2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中的应用
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中,检测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手段。这个过程包含原材料验收、生产流程控制以及成品检查等诸多重要环节。采用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找出并把控隐患,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GC-MS)能对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以及违禁添加剂执行高精确度的定量分析,从而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凭借近红外光谱(NIRS),拉曼光谱等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即时检测产品成分的变动情况,进而做到对产品质量的即时检测。ATP 生物发光这类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很快的去评价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减少了微生物被污染的风险,与此同时把区块链技术同检测数据融合在一起,使生产过程变得可以追寻根源,这就给监管机构和企业迅速找到问题根源并采取应对措施带来了可能性。
1.3 在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中的应用
在食品流通环节监管中,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道防线。食品安全风险是动态、不确定的过程。传统实验室检测技术,如微生物培养、理化检测等,准确性高,但时效性差。为了适应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快速反应,以生物传感器、免疫层析试纸条等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为主,在市场、超市等地方进行农兽药残留、致病菌、腐败指标等快速检测 [2]。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温湿度监测和冷链追溯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易变质食品储运过程中的品质控制问题。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引入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对海量抽检数据进行风险建模,识别高风险品类和区域,实现靶向监管。近些年,区块链技术同检测数据紧密融合起来,进一步强化了食品流通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消费者只需扫一次二维码,就能看到产品全部环节的检测信息。
1.4 在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中的应用
食品检测技术在餐饮服务环节监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食品检测技术对于消费者最终的消费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餐饮作为食品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在食品的制作过程、消费者食用的过程都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发生食品安全风险是无法逆转的。这就对餐饮环节所用到的食品检测检测技术要求更高。ATP 荧光检测技术和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对餐具表面以及食材新鲜度的现场检测中去,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够对餐具是否符合卫生检测标准做出判断。目前餐饮行业中普遍出现的油脂质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了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对煎炸油的安全问题做出判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溯源成为可能。实时荧光 PCR 技术能在几个小时内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实施精确检测,智能监控系统被应用之后,餐饮企业的资质、测试数据以及消费者投诉都被纳入到数字化管理当中。移动监测终端和监测平台结合使用,监测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既加强了对餐饮服务过程的把控,又为消费者搭建起一张食品安全防护网。
2 食品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2.1 新型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在食品安全监督方面,新型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的效果。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SERS) 等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对痕量有害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微流控芯片可以将复杂的实验室操作缩小到芯片上,具有快速、高通量的特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正在取代传统的抗体检测方法,成为非法添加剂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图像识别算法在食品外观质量自动检测中将大大提高产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 [3]。近年来,包括代谢组、蛋白组在内的组学技术在食品真假鉴别以及对未知危险物质的筛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研究领域。本项目成果将会冲破原有检测技术在检测灵敏度、检测速度、检测通量上的局限,并且将其微型化、智能化的用于食品安全的监测之中,推动食品安全监测从原先在实验室里滞后的监测向现场实时的监测转化,进而帮助形成更加积极和准确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2.2 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速
食品检测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食品安全监督治理模式产生着深刻影响。机器视觉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实现了从样品前期处理以及数据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光谱分析仪采用自适应算法,可自行调整测试参数,外界干扰可被即时修正,从而改善分析结果的稳定程度。依靠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对食品中的微米级物理污染物精准识别。自动检测平台运用机械臂和输送机联合方式,可以做到连续工作,日处理量比传统方法提升几十倍。云数据管理系统被应用之后,检测设备能够及时上传检测结果,并且会自动生成风险评估报告,监测人员可以远程同时对多个设备实施监测。微型传感器与移动终端相融合,使现场检测设备得到推广,使监管触角延伸至传统技术难以覆盖的区域。
结束语
总之,食品检测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和不断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全方面、多层级的技术保障。从农田一直到餐桌的全部环节都被覆盖其中,新检测方法以及智能设备的打破,既极大地加强了监管速度又提升了精确度,为风险防控以及追溯管理构建了牢固根基。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食品检测将更加高效、智能,从而改进食品安全检查的速率和智能化水平,推动整个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迈向高层次,为公共卫生和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于军什 . 食品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与进展 [J]. 食品界 ,2025,(01):32-34.
[2] 贾南南, 赵燕华, 刘丽, 高英莉, 田辉.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4,(15):1-3.
[3] 王向华 . 食品安全监管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4,(1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