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苏州地理学科育人案例研究

作者

马华忠

张家港高级中学  215600

引言

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与实践性,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于江苏苏州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达成地理学科育人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鉴于苏州独具地域特色,开展与之相关的地理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

一、育人现状与问题

过往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存在明显弊端,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大多仅通过课本以及课堂教学来学习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亲身实践历练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受到极大限制。而且,学生对家乡苏州的地理特色以及各类环境问题等认知较为浅薄,缺乏对家乡地理环境应有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二、育人实践探索

1. 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实践

苏州乃著名的江南水乡,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在地理教学中,精心挑选“土壤”这一主题作为地理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与苏州的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承载着深厚的地域特色与极高的研究价值。

2. 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1)校园土壤采样与观察

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本,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土壤的颜色、气味、质地等基本特征,并且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校园内不同地点土壤存在差异的潜在原因。借此机会,让学生初步感知土壤的基本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形成的各类因素,为后续深入学习夯实基础。

(2)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在实验室环境中,教师耐心指导学生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器材,像水、玻璃棒、滤纸等,对采集回来的土壤样本开展成分分析工作。具体涵盖土壤中砂粒、粉粒、黏粒的含量测定以及土壤酸碱度的检测等多个项目。让学生借助实验操作深入了解土壤的成分构成及性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3)实地考察与调研

精心组织学生奔赴苏州的农田、山地、湿地等不同类型土壤分布区域实施实地考察活动。现场观察土壤剖面形态,深入探究土壤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要求学生针对当地土壤的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凸显的环境问题展开细致调查研究,并撰写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综合问题分析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实践力。

3. 教学方法创新

(1)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巧妙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苏州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土壤景观图片、生动视频以及相关的地理新闻报道等内容,精心创设栩栩如生的地理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助力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苏州土壤的地理特征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合理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安排他们在小组内协同完成土壤采样、实验分析、实地考察以及调研报告撰写等各项任务。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同时,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思想碰撞中拓宽学生们的思维视野,提升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育人成果

1. 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学生踊跃参与土壤采样、实验分析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熟练掌握了一系列基本的地理实验操作技能和野外实地考察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灵活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专业技能去深入分析并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地理实践力实现了显著提升,为今后进一步的地理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显著提高。尤其在深入调查研究土壤环境问题期间,学生们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有力推动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更具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3. 加深了学生对家乡地理的认知与情感

通过对苏州土壤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究,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特色和自然资源状况有了更为细致且全面的了解,心底那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认同感愈发强烈。同时,积极激发了学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的热情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有使命感去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

四、育人实践的反思与展望

在本次育人实践历程中,虽说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冷静反思之下,仍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例如,在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环节,受限于时间、地点以及资源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部分实践活动未能充分深入展开,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在教学评价维度,针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多元化,未能精准且全面地兼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个体差异以及全面发展的状况。

展望未来,苏州地理学科育人实践应当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实践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架构。充分挖掘和利用苏州这片土地上丰富多元的地理资源,大胆拓展实践教学的活动空间以及内容范畴,积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与深度渗透,全力为学生开辟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天地。与此同时,要下大力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积极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成果,从而更有效地助力学生的茁壮成长和长远发展。此外,务必高度重视地理教师的培训以及专业发展工作,全力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以及育人能力,不断探索创新地理学科育人模式和方法,为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以及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力以赴。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苏州地理学科育人案例研究,以 “土壤”主题作为研究切入点,深刻洞察到多样化的地理实践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素质以及对家乡地理的认知与情感水平。面向未来,教学团队应当持续不断总结过往实践经验教训,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改进当下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优化育人实践模式。唯有如此,方能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独具特色的育人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成长成才筑牢坚实根基,培养出更多对家乡、对社会有着深厚情感以及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