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包一鸣

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杨树研究所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园林绿化具有美化城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等功能。然而,园林绿化的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管理的水平。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

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 管理机制系统性缺陷

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的首要困境在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机制体系。不同地域及部门间在管理标准、操作流程上存在显著差异,致使整体管理效能低下。尤为突出的是权责交叉重叠现象,即多头管理且职责边界模糊,一旦养护区域出现问题,相关部门易陷入相互推诿状态,难以清晰界定责任归属。此外,针对养护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亦显薄弱,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指标与有效的考核方法普遍缺失。考核机制不完善,养护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与长期成效无法得到客观、精准的评估与监督,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升[2]。

(二) 养护技术应用与需求脱节

园林绿化养护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然而现实中,众多地区的养护技术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精细化、生态化养护需求。具体而言,在基础性的植物修剪环节,普遍缺乏科学的操作规范与方法指导,修剪行为多依赖经验判断,效果欠佳,不仅未能有效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反而可能削弱其长势,同时影响景观美学价值。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模式仍占主导,此举不仅易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长期使用更易诱发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形成防治效能递减的恶性循环。同时,诸如智能灌溉系统、土壤改良技术等更具效能与环保性的新型养护技术,其推广普及力度不足,未能被充分应用于实际养护管理实践中,限制了其在提升养护效率与质量方面潜在优势的发挥[3]。

(三)资金投入持续性短缺

确保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良性运转的核心要素在于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其涉及人力成本、物料消耗、设备购置与维护更新等多方面支出。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其实际需求存在落差,导致财政投入长期处于不足状态。资金短缺引发的连锁反应显著:养护作业所必需的设备普遍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支撑现代化、标准化的养护作业要求;一线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稳定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难以保障;更为关键的是,诸多对提升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至关重要的养护措施,如系统性土壤改良、古树名木专项保护、生物综合防治等,因资金匮乏而无法有效实施。长此以往,必然对园林绿化的整体品质与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4]。

(四)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其长效养护管理绝非仅系政府或专业部门的职责,本质上是一项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理解、支持并深度参与的公共事业,但现状显示,公众对此的认知普遍不足,主人翁意识与参与意愿较为淡薄,部分市民在游憩过程中存在随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损毁园林设施等不文明行为,直接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与成本。公众参与养护管理决策、实施过程监督的有效渠道与制度化平台严重缺失,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缺乏系统化的征集与反馈机制,对于养护规划、资金使用、效果评估等关键环节亦缺乏透明化的社会监督,使得养护管理难以形成社会协同共治的合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绿化成果的珍视与自觉维护意识,缺乏广大市民的认同、监督与实际行动,单靠专业力量难以实现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构建规范统一的管理运行机制

提升养护管理效能的基础在于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机制,明确界定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与权限边界,彻底解决多头管理、权责交叉重叠的问题,确保管理主体清晰、责任归属明确,同时制定一套科学、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规范的操作方法,强化对养护管理全过程的监督与绩效评估,保障各项管理要求与养护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着力加强行业自律建设,推动建立园林养护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整体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

(二)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技术进步是提升养护精细化与生态化水平的核心驱动力,加大财政及社会资源对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并大力推广具有前瞻性、高效能的新型养护技术。关键举措包括:系统化开展针对一线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持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广泛应用智能灌溉系统,基于植物需水特性及土壤实时墒情数据,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控与高效利用;大力推行以生物防治(如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和物理防治(如诱捕器、防虫网)为主的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依赖性与环境污染风险;科学运用土壤检测分析技术,精准诊断土壤问题,并据此实施针对性的土壤改良与生态修复措施,为植物健康生长创造优良的根际环境。

(三) 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维系高水平养护管理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需进一步提高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其纳入公共财政优先保障范畴,在财政预算中予以合理安排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以捐赠、认养、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养护管理,形成资金合力,强化对养护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与审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估机制,确保资金投向精准、使用规范高效,最大限度提升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的使用效益。

(四)拓展深化公众参与路径

园林绿化的长效治理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植树节、爱绿护绿宣传周、园林知识科普讲座、生态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普及绿化养护知识,提升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与参与养护的责任感,构建制度化、常态化的公众参与渠道与互动平台,例如设立市民监督员、开通网络建议平台、举行养护方案听证会等,切实保障公众在养护规划制定、过程监督、效果评价等环节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破坏绿化成果及设施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予以坚决制止和惩处,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通过以上综合措施,营造“爱绿、护绿、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府、专业机构与社会公众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

结语: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完善管理机制、推广先进养护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和提高公众参与度等对策,能够有效提升养护管理水平。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将取得更加长足的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赞军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居舍 , 2024,(31): 101-104.

[2] 邓兆祥 . 深圳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 南方农业 ,2024, 18 (18): 154-156.

[3] 张宇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居舍 ,2024, (22): 83-86.

[4] 董雷 . 大连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问题及对策 [J]. 辽宁林业科技 ,2024, (01): 66-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