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化高效施工技术策略分析
杨长亮
淄博星辰供水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100
引言
给水排水工程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对水资源供给和污水排放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给水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效率及环保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应用规范化高效施工技术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深入分析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化高效施工技术,为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行业进步提供有力支持。
1. 现状及面临挑战
当前,我国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在规范化和高效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技术应用上,部分施工单位仍采用传统落后的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缓慢,导致施工效率低下,质量难以保证。管理层面,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施工流程不规范,各环节衔接不畅,易出现返工现象。材料使用方面,存在部分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的情况,影响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同时,该工程施工面临着诸多挑战。地质条件复杂是常见难题,如在软土地基、岩石地层等区域施工,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要求愈发严格,施工过程中需兼顾生态保护,这对施工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此外,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施工质量和规范,也给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 技术应用原则
2.1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的首要原则。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定。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例如,在地下管道施工中,要做好支护工作,防止坍塌事故的发生;使用机械设备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2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施工前要进行详细的成本预算,优化施工方案,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和设备。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避免因工期延误导致成本增加;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收发和管理,防止丢失和损耗。同时,要注重技术创新,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环保性原则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必须遵循环保性原则。施工过程中要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选用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妥善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例如,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过滤处理,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3. 主要技术分析
3.1 管道施工技术
管道施工是给水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目前常用的管道施工技术包括开槽施工和非开槽施工。开槽施工是传统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施工空间充足的情况。施工时先开挖沟槽,然后铺设管道,最后进行回填。该方法成本较低,但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施工周期较长。非开槽施工技术,如顶管法、定向钻法等,具有对周边环境影响小、施工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城市繁华地段、穿越河流和铁路等复杂环境。顶管法是通过千斤顶将管道顶入土层中,无需开挖地面;定向钻法是利用钻孔设备在地下钻出导向孔,然后扩大孔径,将管道拉入孔内。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开槽施工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等问题,但对施工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
3.2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是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目的是将污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格栅、沉淀、过滤等,适用于处理含有大量悬浮颗粒的污水。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如混凝、氧化还原、中和等,适用于处理含有溶解性污染物的污水。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目前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如膜分离技术、高级氧化技术等也逐渐得到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3.3 质量控制技术
质量控制技术是保证给水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施工前,要对原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责任,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例如,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对管道的接口进行严密性试验,确保不发生渗漏;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参数,做好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对工程竣工后的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4 信息化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给水排水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例如,利用 BIM 技术可以构建三维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和优化,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设备、材料、人员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资源使用情况。信息化管理技术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传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管理效率。例如,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上传施工数据,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查看和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同时,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给水排水工程规范化高效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工程施工现状及面临挑战的分析,阐述了技术应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原则,剖析了管道施工、污水处理、质量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等主要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促进给水排水工程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鸣凤 . 城市给排水设计及污水处理原则与措施研究 [J]. 城市住宅 ,2021,28(S1):60-61.
[2] 张 宇 飞 . 城 市 市 政 给 排 水 管 网 施 工 质 量 研 究 [J]. 四 川 水利 ,2021,(S2):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