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不均对节能验收达标率的影响及现场管控措施

作者

谭汉民

山东舜天兆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烟台分公司  264100

引言:

建筑节能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外墙保温系统在节能工程里是关键组成,施工质量和建筑能耗指标直接相关,保温层厚度是决定保温性能的核心参数,各处厚度不一样会造成局部保温失去作用,影响系统整体节能效果。节能验收要经多项指标检测判断工程是否达标,保温层厚度有偏差容易让验收不合格,得用针对性管控措施保障施工质量,确保节能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一、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不均对节能验收达标率的影响

(一)保温性能不达标直接降低节能指标符合性

保温层厚度是决定外墙保温性能的核心参数,其均匀与否直接关联建筑传热系数的控制效果,厚度不足的那些区域,保温材料没办法形成有效热阻屏障,还会导致局部传热系数出现异常升高,破坏建筑整体保温系统原本的设计效能。当局部厚度的偏差超出规范允许的范围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就会显著偏离设计标准,使得建筑实际的能耗指标无法满足节能验收要求里的传热系数限值,造成节能指标的符合性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节能验收环节的达标判定结果。

(二)热桥效应加剧导致节能效果衰减

厚度不均容易让保温层在阴阳角、门窗洞口这类关键部位形成局部薄弱区域,这些区域因为保温层厚度不够使得热阻降低,进而形成热桥通道 [1]。热桥部位的传热性能和正常保温区域有明显不同,热量传递速度提升幅度很大,冬季供暖时,室内热量会经热桥快速散到室外低温环境,让采暖系统能耗增加;夏季制冷时,室外高温会经过热桥大量渗进室内,迫使制冷系统负荷加大,这种非均匀传热现象破坏建筑保温系统的整体性,导致建筑实际能耗不断上升,让实测能耗数据超过节能验收标准中的限定值,直接给节能验收达标率带来不利影响。

(三)检测数据偏差引发验收判定不合格

节能验收阶段要经过钻芯取样、开展无损检测这类方式,对保温层厚度做实测,厚度不均匀会让检测样本的厚度数据离散性变大,部分测点的厚度可能比设计值低,或者落在允许偏差下限以下。依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是实测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还超出了允许偏差范围,这个检验批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这类检测不合格项不断累积,会直接降低节能验收的整体达标率,导致验收流程出现延误,或者需要进行返工整改。

二、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不均的现场管控措施

(一)规范施工工艺与操作流程

制定专项施工技术交底文件,明确基层该怎么处理、粘结剂要怎么涂抹、保温材料该如何铺设的操作标准,基层处理的时候用靠尺检测平整度,偏差超过 5mm 的那些部位,得用 1:3 水泥砂浆分层来找平,确保基层表面平整度误差能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粘结剂按照产品说明书里的配比来搅拌,搅拌时间不能少于 3 分钟,用 6mm×6mm 齿形抹刀顺着水平方向涂抹,粘结面积的覆盖率不能低于 80% ,保温板材铺设之前先挂设控制线,板材接缝采用错缝排列的方式,相邻板材边缘的高差控制在 1mm 以内,固定件的间距按照设计要求均匀布置好。

(二)强化材料进场检验与存储管理

材料进场验收执行双人复核,比对保温材料出厂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与设计文件是否一致,板材类保温材料按 3% 批次随机抽取测厚度,测点选在四角及中心,单块偏差控制在 ±2mm 内。喷涂类材料要查罐装压力、固化剂配比,抽检发泡倍率与干密度,材料存储区做架空防潮垫层,高度不少于 30cm ,搭遮阳棚挡日晒雨淋,不同规格、批次材料分区域堆放,设标识牌写型号、进场日期和检验状态,领用遵循先进先出。

(三)实施全过程厚度监测与工序验收

配备激光测距仪与厚度检测尺,基层处理完每 20 ㎡设一检测点,记表面平整度数据,保温层施工按施工段划检测单元,每单元随机选 5 个点,用钻芯法测实际厚度,实测与设计偏差不超 -5% ,推行“三检制”工序验收,施工班组自检合格报项目质检员复检,重点查阴阳角、门窗洞口等部位厚度连续性 [2]。隐蔽工程验收留存检测数据记录与影像资料,未经过的部位暂停下道工序,整改完重新组织检测验收。

三、管控建筑外墙保温层厚度对节能验收的作用

(一)保障保温性能指标符合验收标准

管控保温层厚度,外墙传热系数可稳定在设计限值内,规范施工工艺与材 料检验,能避免厚度不足引发的局部保温失效,让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性能达 到节能设计要求。保温层厚度均匀,传热系数实测值与设计值偏差会减小,为 节能验收时保温性能指标合格判定打下基础,保证节能性能参数契合验收规范 强制条文。

(二)降低热桥效应对节能验收结果的负面影响

严格管控厚度,能让阴阳角、门窗洞口这些关键部位的保温层薄弱区域减少,热桥形成也会受到抑制,全过程做好监测与工序验收,易产生热桥的部位,保温层的连续完整性就能得到保障,热量异常传递现象会降低。热桥效应弱化后,建筑实际能耗和设计能耗之间的偏差会缩小,节能验收时,能耗指标的检测数据会更贴近标准要求,因热桥问题导致的验收不合格项也会减少。

(三)提高节能验收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与通过率

厚度管控措施能让保温层厚度实测值离散性降低,钻芯取样、无损检测等验收检测数据由此更具代表性,材料进场检验与过程监测,可确保检测样本厚度符合设计偏差要求,因厚度超标导致的检验批不合格情况会减少[3]。厚度控制保持稳定,节能验收中关键指标的检测合格率会提高,为验收流程顺利推进提供数据支撑,因厚度问题引发的验收整改与复验工作也会减少。

结语:

外墙保温层厚度均匀与否,对节能验收能否达标影响重大,厚度不均会引发保温失效、热桥加剧,这些问题直接左右验收结果。规范施工工艺、强化材料管控再加上全过程监测,能切实保障厚度精度,降低验收不合格的可能,为建筑节能指标达标提供可靠技术支持,让节能工程质量符合规范。

参考文献:

[1] 潘玉平 . 保温层厚度与窗墙比对公共建筑能耗影响研究 [J]. 福建建材 ,2024,(08):93-96.

[2] 申玉龙 . 基于双目标优化的建筑外墙保温层方案决策研究 [D]. 武汉科技大学 ,2023.

[3] 王亚群 .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保温层与粘结层的性能研究 [D]. 安徽建筑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