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过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鲁绍涛
370305197610215919
一、引言
造纸行业是能源密集型与污染排放型产业,每吨纸浆平均消耗标煤 0.8-1.2吨,排放废水 100-200 吨,能耗与水耗均居工业行业前列。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可使吨纸综合能耗降至 0.6 吨标煤以下,废水回用率提升至 80% 以上,年减少碳排放超 1 亿吨。传统造纸工艺中,蒸煮、漂白、干燥等环节能耗占比达70% (其中干燥环节能耗占 40% ),且黑液、废纸脱墨废水等污染物处理成本占总生产成本 15%-20% 。在 “碳达峰、碳中和” 战略推动下,研发与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是破解造纸行业 “高消耗、高排放” 困境的关键,对提升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造纸过程节能减排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特征
技术应用深化: 80% 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中浓打浆(能耗降低 20% )、封闭筛选(水耗减少 30% )等技术, 60% 的纸厂配套余热回收装置(热效率提升至85% ),单位产品能耗较十年前下降 25% 。
资源循环提升:废纸回收率达 52% (较全球平均水平高 5% ),黑液碱回收率 ⩾90% (先进企业达 95% ),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 70% ,资源循环效益显著。
政策驱动明显:行业准入标准收紧(吨纸 COD 排放量限值降至 80mg/L ),绿色制造体系覆盖 30% 的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投入年增 15% 。
2.2 主要挑战
技术瓶颈突出:高浓漂白技术普及率不足 40% (较国际先进水平低 30% ),干燥环节能效比仅 0.6(理想值 0.8),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不足 60% ,制约节能潜力释放。
成本压力较大:节能减排技术初始投资占总投资额 15%-20% (如膜分离设备成本超传统过滤技术 3 倍),中小型企业投资回收期长达 5-8 年,应用积极性受限。
系统协同不足:各环节节能减排技术孤立应用(协同率 <50% ),如余热回收与热泵系统未联动,能源利用效率损失 10%-15% 。
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同企业节能减排指标差异达 40% (如吨纸能耗偏差 0.3吨标煤),缺乏统一的能效评估与碳排放核算标准,行业监管难度大。
三、造纸过程节能减排的实施原则
3.1 全流程优化原则
环节协同:从制浆到成纸各环节(蒸煮、洗涤、漂白、抄造)节能减排技术联动率 ⩾80% ,如蒸煮黑液热能回收与干燥环节热泵结合,综合能效提升30%。
系统集成:构建 “能源 - 水 - 废物” 协同循环系统(如废水处理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电力供应生产环节),资源循环利用率达 90% ,实现 “变废为宝”。
3.2 高效低碳原则
能效优先:优先采用单位能耗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技术(如低温蒸煮、高效脱水设备),确保新增产能能效达标率 100% ,逐步淘汰落后工艺(能效超限额标准企业占比 ⩽5% )。
碳减排导向:推广生物质能源替代(占能源消耗比重提升至 30% )、碳捕集(捕集效率 ⩾90% )等技术,吨纸碳排放较 2020 年下降 20% 以上。
四、造纸过程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
4.1 制浆环节节能技术
低能耗蒸煮:采用深度脱木素工艺(用碱量减少 15% )、高温快速蒸煮(时间缩短至 2 小时以内),吨浆能耗降低 25% ,木质素脱除率保持在 90% 以上。
生物制浆技术:利用微生物(如白腐菌)预处理原料,替代部分化学药品(化学品消耗减少 30% ),蒸煮温度降至 120% 以下,能耗降低 40% ,污染负荷减少 50% 。
4.2 抄造环节节能技术
高效干燥系统:采用红外线预干燥(能耗降低 15% ) + 热泵联合干燥(COP值达 3.5),干燥能耗降低 30%-40% ,纸页干燥均匀度提升至 95%⨀ 。
变频调速技术:对打浆、泵类等电机设备加装变频装置(普及率 ⩾80% ),空载能耗降低 60% ,系统运行效率提升至 90% ,年节电 10%-15% 。
五、造纸过程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路径
5.1 技术创新与升级
关键设备研发:突破高浓压榨(干度提升至 45% 以上)、高效热泵(制热系数 ⩾4.0 )等核心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 80% ,设备投资成本降低 30% 。
数字化赋能:应用物联网监测能耗与排放数据(采集频率 ⩾1 次 / 分钟),通过 AI 算法优化工艺参数(如干燥温度、打浆浓度),实时调整节能效率提升10% 。
5.2 政策与标准支撑
能效标准升级:制定分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如新闻纸吨纸能耗 ⩽0.5 吨标煤),对达标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免 5%-10% 企业所得税),倒逼技术升级。
碳核算体系:建立造纸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覆盖原料、能源、运输全环节),将碳排放强度纳入绿色信贷评估指标,融资成本降低 10%-15%⋅ 。
六、结论
造纸过程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全流程优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可实现吨纸能耗降低 40% 、污染物近零排放,显著提升行业绿色竞争力。当前存在的技术瓶颈、成本压力等问题,可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如高效干燥系统能效提升至 0.8)与政策激励(如补贴覆盖率扩大至 60% )解决。未来,随着氢能制浆(碳排放减少 90% )、生物基材料替代(减少化石资源依赖)等技术的成熟,造纸行业将向 “全生命周期低碳化” 转型,形成 “节能 - 减排 - 增效” 协同发展模式,为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 姚世杰 . 基于给排水工程的造纸厂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53(1):4-6. DOI:10.3969/j.issn.1672-3066.2024.01.002.
[2] 刘果 . 机械自动化在造纸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研究 [J]. 华东纸业 ,2024,54(12):22-24. DOI:10.3969/j.issn.1674-6937.2024.12.008.
[3] 冯文彬 . 制浆造纸工艺技术及装备对节能减排的影响 [J]. 华东纸 业 ,2023,53(11):1-3. DOI:10.3969/j.issn.1674-6937.2023.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