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戏剧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及创新实践分析

作者

杨凡影

四川传媒大学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且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映射出社会变迁的深刻印记。对高校而言,戏剧教育是跨越学科界限、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关键课程,它不仅传授戏剧知识与表演技巧,还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温床。在目前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状况下,高校戏剧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在保留传统戏剧元素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以及创新的元素,使其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这成了教育工作者与文化传承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从现实意义、实践路径进行分析论述,为高校戏剧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高校戏剧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一)维护和弘扬传统文化

戏剧作为一种历史久远的艺术形式,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哲学方面的内涵。高校戏剧教育凭借系统性传授传统戏剧的知识与技能,可让学生深入领会并掌握戏剧艺术的核心要点,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给予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这样既能让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形成认知并产生欣赏之情,还可以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激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高校戏剧教育借助舞台实践和学术研究,可使传统戏剧在新时代呈现出新的活力。比如对经典剧目的重新排演与新编,学生可亲身感受传统戏剧的魅力,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戏剧更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促进文化多样性与交流

戏剧艺术本身就是多元特性的载体,其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以及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元素,为学生搭建起全面接触并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与艺术形式的平台。在高校戏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可学习本国的戏剧艺术,还可接触世界各地的戏剧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传统的认识与尊重。这种跨文化的学习经历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育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全球意识。而且高校戏剧举办的国际戏剧交流活动以及艺术节,还给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戏剧艺术家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呈现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戏剧艺术风格,还推动了戏剧教育理念和表演技巧相互学习融合。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切实体会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性,增进文化理解也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使其成为促进文化包容性与创新性的关键场所。

二、高校戏剧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举措

(一)“古今对话”:传统戏剧的现代解读

对传统戏剧展开现代解读需把传统戏剧同现代审美观念以及科技手段相融合,以此赋予古老艺术形式全新的生命与活力。这样做既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还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艺术创造力,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在这一实践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寻传统戏剧的内在意蕴,激励他们运用现代的视角与理解去再度解读这些经典作品。把传统戏剧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学生可在留存传统精神的前提下,创作出有历史深度又契合当代审美的戏剧作品,促使传统戏剧在新的时代背景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理解和尊重[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针对经典剧目进行改编和重新排演相关活动,探寻传统戏剧在现代社会所有的意义与价值。比如把传统故事置于现代背景之下给予重新演绎,又或者借助多媒体、灯光以及音效等现代舞台技术提高戏剧的表现力,这些都是“古今对话”的创新实践。

(二)“技艺融合”: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

“技艺融合”指的是高校借助戏剧教育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以此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把戏剧艺术同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实践中,戏剧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演以及剧本分析,而是和文学、音乐、舞蹈、影视制作等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进行了深度融合。经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活动,学生可获取更为全面的戏剧艺术修养,还可以在多学科的交叉互动当中发现新的创作灵感以及表演手法,这为戏剧艺术的创新发展营造了丰富的土壤[2]。比如在戏剧创作课程里,教师可邀请音乐专业的学生加入原声音乐的创作工作,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承担戏剧片段的拍摄制作任务,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则可从文化研究方面给出关于戏剧主题的分析,这种跨学科合作不仅拓宽了戏剧教育的内涵,还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怎样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创作出更有深度且广度的戏剧作品。

(三)“舞台互联”:国际化交流的戏剧平台

国际化交流的戏剧平台能给高校戏剧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让高校戏剧教育和全球范围内的戏剧团体、艺术家和教育机构构建紧密合作关系,一起举办国际戏剧节、研讨会以及交流项目,为学生创造接触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艺术的机会。这种国际化交流能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还可以使戏剧教育在文化传承基础上增添新的全球维度。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有机会直接投身国际戏剧作品的创作与演出,跟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开展合作,深切体会到戏剧艺术的多元性与“普世价值”。比如和国外高校联合创作戏剧作品,或者进行戏剧艺术巡演,把中国的戏剧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这样既可以呈现中国戏剧的独特魅力,还可以推动中外戏剧文化的深度交流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身的戏剧表演能力。

(四)“创意孵化”:学生原创戏剧的培育计划

高校戏剧教育中,学生原创戏剧培育计划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培养未来戏剧人才的关键行动。该计划能为学生开展剧本创作、导演、表演以及舞台设计等多方面培训,激励学生把个人独特视角与创意放进戏剧创作。在这一进程中,学生既能加深对戏剧艺术的理解,还可以锻炼自身原创能力,孕育出一批有新颖创意且内涵深刻的戏剧作品。基于此,高校可举办戏剧创作工作坊、剧本围读会、公开演出等活动,为学生给予展示作品的机会。高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戏剧人士给予点评和指导,使学生的原创作品在这一进程中成为戏剧教育中引人注目的景致,借此为高校戏剧教育发展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戏剧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关键渠道,也是促使戏剧艺术创新进步的动力源头。在当下快速演变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戏剧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高校紧跟时代步伐,把传统与现代深度融合,持续探寻戏剧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并且鼓励广大师生踊跃投身到戏剧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中,凭借青春的活力和创新的思维为戏剧艺术增添新的生机,一起为推动我国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董娅琼.文化传承视域下的戏剧教育与传播路径[J].戏剧之家,2025,(07):57-59.

[2]王多艺.高校戏剧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5,(0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