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辽宁新时代六地"定位下沈阳市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作者

庄伊宁 陈丹红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作为区域中心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深厚的文化积淀、活跃的体育发展动能以及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禀赋,肩负着践行省“六地”战略定位的核心使命。本文致力于在新时代“六地”定位的指引下,探索驱动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与创新模式。

一、 “六地”定位下文体旅融合的战略价值

第一,发挥战略支点作用,促进资源高效聚合。作为撬动东北振兴的关键支点,其推进文体旅融合的路径能够有效整合文体旅资源,旨在催生以文化为内核、体育为纽带、旅游为载体的复合型产业生态体系,其具体形态可类比于1905 文化创意园融合工业艺术展览、迷你铁人三项赛事与地方餐饮体验的模式。

第二,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淬炼城市品牌价值。通过精心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示范地,例如建设“盛京皇城”文商旅综合体,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吸引大规模游客消费,并驱动传统商业业态向融合文化创意、体育体验、主题酒店等高附加值、高融合度的新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的城市品牌形象“沈水之阳 我心向往”将得到实质性提升。

第三,提升民生福祉水平,树立区域发展标杆。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精准契合了市民与游客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质需求。同时,此举为省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尤为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有效融合的文创园区或特色体育小镇项目,将为整个东北地区文体旅产业追求高质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可推广复制的“模式”。

二、新时代“六地”战略下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

(一) 深化内容价值转化,构建高质效产品供给体系

立足于新时代“六地”战略定位,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的核心路径在于强化内容创新与产品供给的能级。市必须确立“内容价值优先”的发展原则,精准施策于供给侧,以高品质产品驱动融合进程,着力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供给体系。具体而言,可从深度开发核心文化资源、构建城市演艺网络体系、塑造特色美食文化品牌、创新升级文旅商品生态、激发城市IP创意与产业链构建、拓展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与消费场景六个关键维度重点推进。

(二) 强化品牌整合传播,构建协同化品牌矩阵

市需系统规划并实施“1+3+N”品牌战略体系:首先,确立“传奇盛京 福运”为统领性的核心品牌。其次,延伸培育特色子品牌集群文体旅包括聚焦饮食文化的“盛京味道”、体现冰雪运动特色的“冰雪”、代表区域协作的“都市旅游圈”等品牌。同时,构建全域覆盖的媒体传播网络,实施数字化精准营销行动,例如策划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达人深度体验项目,最终形成具有强大聚合效应与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传播矩阵。

(三) 培育融合新业态,构建创新性产业生态

市应以旅游产业要素为依托,重点培育以下“文体旅+”新业态发展方向:第一,创新冰雪旅游形态。重点建设如国际冰雪运动中心等具有标杆意义的综合性项目,整合高水平冰雪运动设施、主题住宿体验及冰雪文化艺术展示等功能。第二,开拓数字文旅场景。着力打造元宇宙文旅体验平台,推动旅游景区数字化升级转型,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数字资产如NFT藏品。第三,应用科技提升旅游体验维度。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导览、全息投影等前沿技术重构沉浸式游览体验,搭建数字文创产品交易服务平台,例如在故宫应用增强现实导览技术。最后,创新赛事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借鉴国内成功经验,锻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赛事例如结合地域特色的冬季马拉松,推动赛事活动与核心旅游景区建立深度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客源共享与价值共创。

(四)深化企业协同机制,构建产业共同体生态

市需重点推进战略联盟建设、产业集团培育与集群生态优化三维战略,构建千亿级文体旅融合产业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包含四个关键维度:第一,组建产业旗舰平台。整合故宫文创公司、老字号商铺、滑雪场等优质资产,成立文旅集团作为产业运营中枢。第二,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主体。重点扶持三十家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创新主体,例如运用AR技术复原工业历史的专业机构,形成分层发展梯队。第三,打造六大主题产业集群。建设盛京皇城清文化体验基地、铁西工业主题园区、大东红色文旅示范区、白清寨冰雪度假区等标杆性产业集群,激发产业集聚效应。

(五)实施融合示范项目,打造产业升级引擎

在企业生态体系完善基础上,战略级文体旅融合项目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市应重点推进三类示范工程:第一类文化遗产活化工程,实施盛京皇城创建 5A级景区、中国工业博物馆数字化升级等项目。第二类产业融合创新工程,重点建设工业博物馆文旅综合体等跨界融合载体。第三类智慧基建提升工程。开发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科技体验项目。

结论

新时代“六地”战略下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第一维度产品创新,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形式结合;第二维度品牌建设,提升城市文旅品牌传播效能;第三维度业态培育,发展元宇宙非遗传承等新兴业态;第四维度企业协作,构建产业联合发展体系;第五维度项目示范,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标杆项目。该框架的实施将充分释放文体旅资源价值,构建特色化、多元化、高品质的融合产品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并成为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文化驱动力与创新引擎。

[3]燕阳,李斌. 文体旅融合视角下冰雪旅游城市游客感知意象的识别、演化与非对称性影响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5, 41 (02): 9-20. DOI:10.13720/j.cnki.22-1286.2025.02.005.

[4]张靖,于彬,谢俊,等. 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背景下河西走廊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对策——基于 SWOT 分析法 [J]. 西部旅游, 2025, (07): 25-27.

基金项目:2025 年度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新时代“六地”定位下市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2025lslybkt-088)

作者简介:庄伊宁(2004-),女,汉族,大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通讯作者:陈丹红(1970-),女,壮族,湖南永州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