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探析
刘斌
华永电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引言
建设项目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强、风险性高、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对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例如,设计变更、价格波动、工程变更等,都会浪费大量的财力,影响施工进度和成本,不利于施工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基于此,有必要在工程预算下开展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工作,并从投资决策、招投标、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进行。应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控制以改进。在提高资源和资金利用率的同时,要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效果,防止预算超支和超支的发生。
、工程预算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工程预算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预算编制人员的问题。工程预算人员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丰富的经验,没有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导致其综合能力较低,影响了工程预算的编制、审核和控制。例如,前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编制的项目预算存在缺项、遗漏等问题,无法全面反映和准确预测项目实施的成本支出。二是建设单位的管理问题。由于建设项目工期长、体量大、手续多等特点,管理难度较大。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设单位对项目预算重视不够,与其他部门人员联系不够紧密,导致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反馈,预算编制缺乏规范的计划和科学的方法。最终影响了工程造价的监测和调整,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的现象。第三,预算管理方法问题。由于一些建设单位将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视为一个孤立的、静态的过程,只在招投标阶段和决算阶段进行重点控制,而忽视了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算。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与设计方的合作与沟通较少,导致工程量不清,投资估算准确性不足。这影响了工程预算的编制和审核,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相对较高。
二、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一)提高人员能力
预算人员的综合能力将影响预算编制和审核的合理性。由于项目预算在项目成本的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提高预算人员的综合能力,从而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首先,施工企业要认识到工程预算的重要性,加强工程预算与投资、招投标等环节的联系,明确工程预算审查的重点。同时,要明确项目预算审核的规范、程序和方法,建立完整的制度,明确不同部门人员的责任主体,要求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交流,共同参与建设项目的工程量确定、预算编制、审核等环节;从而防止出现超预算、虚报预算等现象。确保项目成本控制的合理性。第二,在组建工程预算人员时,要加强对其资质、能力和经验的审查,根据其工作能力划分工作岗位。同时提高薪酬福利水平,提供更多优惠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防止优秀人才流失。第三,定期组织工程预算人员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从对相关法律法规、工程预算编制与审核理论的学习,到预算审核与管理技能、施工方法与技术的培训,再到实践探索和经验交流,不断强化工程预算人员的综合能力。第四,通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将工程预算人员的综合能力与薪酬挂钩,可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加强预算管理
对于基于工程预算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需要加强预算编制过程的管理,以实现对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首先,工程预算人员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建筑材料、人员、设备、方案等进行动态跟踪,实现数据信息的精准、全面获取。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信息管理平台,从前期投资决策、招标合同、市场信息,到施工期间的人工、机械、材料成本、施工进度、施工方法等数据信息进行跟踪和获取。然后,就可以进行项目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项目成本控制的合理性[3]。二是工程预算人员要加强对实际支出和合同内容的审查和控制,严格控制成本超支、闲置浪费等现象。同时,从多个角度和方面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计划进行施工管理。一旦发现超支或超量,应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报告,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处理方案,以降低施工成本。
(三)创新方法手段
工程预算的方法与手段,将关乎着工程预算编制、审核、管控的实效性,关乎着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还要进行方法手段的创新。第一,在工程预算编制之前,需要工作人员需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市场、项目现场、政策、环境等客观因素,并进行充分研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的变化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差价。第二,在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活动中,还要做好设计图纸与施工方案的审核,从而保障图纸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可行性,避免后续的超支超额现象。比如结合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各项规划设计费用的标准,并努力推广限价设计目标,将工程项目规划设计费用的支付与设计质量进行挂钩;在材料预算控制中,需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于材料价格、未来变动、运输成本、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进行审核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保障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降低各种投资风险,获得更多的投资效益。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就需要通过提高人员能力、加强预算管理、创新方法手段三个角度出发,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郭培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6)
[2]李雪莲.基于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07)
[3]董薇.建筑工程预算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