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文明创建引领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研究
梁敏
广东梅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514799
一、引言
在新时代交通强国战略的宏观政策导向下,高速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其运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效能。梅平高速作为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片区化管理改革的试点先锋,依托其连接闽粤赣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在运营实践中构建起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驱动力的管理创新体系。本文从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双维度,系统探讨梅平高速通过高质量文明创建推动运营管理创新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以期为国企文明创建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党建引领企业管理的研究现状
现有研究表明,党建通过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梅平高速自2021 年 10 月起,担任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片区化试点工作主体单位,负责管辖主线总里程达 228.66 公里的 5 个运营路段。在改革进程中,梅平高速面临员工对改革认知存在差异、分流安置引发的思想波动与抵触情绪、组织结构需优化、人文层面的深度融不够、治理体系需完善等多重挑战。基于此,梅平高速精准把握党建引领在改革攻坚中的核心作用,创新性提出并践行“三维联动”战略框架,以文明创建为价值引领,打造“大美梅平・三省通衢”特色文化品牌,形成契合交通行业特性的价值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实践依托,在 5 个运营路段搭建标准化党建阵地,构建“1 中心辐射 4 支点”的组织架构网络;以业务融合为发展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运营管理、安全保障、服务创新等核心业务板块实现深度交融与协同发展。
(二)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框架
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梅平高速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哲学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一重要论断精准阐释了物质与精神力量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不可或缺性。梅平高速在肩负区域交通枢纽重任、推动经济发展的物质建设过程中,同样需要借助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员工共识、激发创新活力,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日常运营、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环节,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的“多元责任论”框架将企业责任解构为维权、制度、经营、环境四大维度。梅平高速通过“情系员工、情满社会、情念平安、情寄发展”四大实践载体,系统性落实“对员工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司乘负责、对片区化试点改革负责”的四大责任体系,与“多元责任论”形成深度理论呼应。在维权维度,“情系员工”举措保障了员工合法权益,体现企业对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担当;“情满社会” 导向下的乡村振兴帮扶与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契合制度维度中企业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要求;“情念平安”对司乘安全的保障,是经营维度中社会价值创造的具体实践;“情寄发展”在绿美广东建设中的积极作为,充分展现了企业在环境维度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三、梅平高速的创新实践分析
(一)党建品牌塑造与组织力提升
1.以“融合”为内核的多元实践
创新构建“责任梅平 客路通行”党建品牌,通过“三会一课”标准化建设、党员责任区划分等举措,将党组织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创办“党员思享汇”“读书沙龙”“梅平讲堂”等学习平台,年均开展学习活动超20 场次,覆盖党员职工超 800 人次。结合节假日及支部特色,创新“海报文化”“视听文化”等宣传载体,形成文化共识。推动 10 个基层党支部开展特色党建品牌创建,累计开展特色活动 80 余场次,解决基层问题 50 余个。
2.以“三个融合”为路径的体系构建
组织融合:以党总支升格党委为契机,推动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编制党支部规范化指导手册,推进机构整合与制度修编,将 12 个职能部门合并为 7 个,2 个监控中心合并为 1 个,13 个党支部优化为 10 个,17 个工会小组优化为 6 个,11 个团支部优化为 5个;修订管理制度148 条,新增制度 20 条,启用 OA 协同办公系统,推动管理流程标准化、信息化,提升决策效率 30% 以上。
人文融合:建立“三项清单”责任体系,解决员工生活难题 50 余个,疏导负面情绪30 余人次,实现改革期间员工思想稳定、队伍稳定、秩序稳定。
治理融合:以 “一路三方” 联合治超、“四定”工作模式为抓手,构建高速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年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20 余次。打造“大美梅平・三省通衢” 营运品牌,引领群团组织开展“标兵中队”“青年文明号”等评选,形成“党群共建、协同治理”的一体化格局。
(二)精神文明创建的多元化路径
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依托优势资源统筹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建设,统筹整合管理中心党员活动室、职工书屋等阵地设施硬件资源,打造 1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常态化、品牌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5 个基层中心站的相关场所拓展升级为新时代文明示范点,实施员工关爱工程,解决实际问题 18 个;在每个收费站点及服务区设置 N个志愿服务驿站,提供ETC 安装、路况咨询、医疗救助等 12 类服务,累计服务司乘人员超 10 万人次。打造出集党建宣传、便民服务、文化展示于一体的 ⋅1+5+N⋅ 综合阵地。
(三)社会责任履行的系统性实践
聚焦美化路容路貌、优化道路通行环境、服务区提质升级与乡村振兴等核心任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责任实践体系。组建“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三支队伍,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党员先锋队通过 26 次深度走访调研,精准把握员工需求,解决 13 项急难愁盼问题,夯实企业发展根基;青年突击队凝聚160 余名骨干力量,在应急抢险、保通保畅及沿线绿化改造等 20 余项攻坚任务中发挥先锋作用,保障道路运行安全与环境提升;志愿服务队在 i 志愿服务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达 437 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18928.35 小时,常态化开展无偿献血、帮农助农等 617 场次公益活动。
四、实践成效
(一)管理效能提升
在高质量文明创建引领下,梅平高速攻克片区化试点工作中的多重挑战,全面完成机构整合、人员分流、资产归集和管理融合四大核心任务。党政工团相关组织机构数量较试点前精简 45% ,管理体系更趋高效,劳动纠纷 *0 争议”,达成整合 s0 采购”目标,实现管理效能与运营质量的双提升。
(二)社会效益凸显
文明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梅平高速先后荣获“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第十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省最具传播影响力案例”等多项荣誉称号,厨师钟华文获评为2023 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收费班长曾雨婷获评为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第二届“最美公路人”。
(三)创新机制启示
梅平高速的实践证明,在高速公路管理改革进程中,高质量文明创建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具体而言,需精准把握三大核心要点:其一,构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强化党建引领在业务开展中的渗透力;其二,建立标准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将高质量文明创建的理念融入服务标准制定与服务流程优化中,提升服务品质与用户满意度;其三,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共治的协同模式,借助高质量文明创建搭建的沟通平台与合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与积极性,凝聚多元力量,共同推动高速公路管理创新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