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中党员干部教育时效性提升研究
代国天
中共荣县县委党校 6431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党员干部身为党的事业骨干力量,其作风状况会直接影响党的作风建设实际成效,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的时效性,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积极探索提升党员干部教育时效性的方法,对持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意义。
、党员干部教育在作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思想引领作用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2]因此,党员干部教育能通过系统教授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良好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障。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将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防线。
(二)行为规范作用
教育为党员干部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通过学习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党员干部清楚知道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坚决抵制“四风”问题。在具体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行事,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程序,做到依法依纪依规办事。同时,在生活中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规范自身行为,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三)凝聚力提升作用
有效的党员干部教育能够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共同学习和交流,党员干部之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形成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使党组织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四)示范带动作用
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效应。经过系统教育和自我锤炼的党员干部,能够在作风建设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通过积极的行动影响家人及周围群众。这种示范带动作用,能够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良好局面。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3]
二、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用脱节,教育内容难以支撑作风转变要求
部分党员干部教育内容没有紧扣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任务和要求,缺乏对思想工作生活等作风方面有效引导,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灌输,忽视对警示教育案例和现实问题的深入剖析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易致使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群众诉求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效方法。同时,教育内容更新滞后,未及时融入党中央作风建设新部署新要求,难以回应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里的思想困惑和实践难题。
(二)形式单一,教育方式难以激活学习内生动力
当前党员干部教育主要采用传统方式,如以会代训、集中授课和文件学习等,甚至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且互动性较差,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填鸭式”教育模式不仅削弱了学习效果,还弱化了对作风养成的引导作用,特别是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实地调研等,这导致党员干部难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作风改进行动。
(三)激励不足,教育机制难以推动作风持续向好
党员干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往往侧重于学习时间、培训次数等表面指标,而忽视对学习成效和作风表现的综合评估。缺乏将教育成果与干部作风表现挂钩的机制设计,导致学多学少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同时,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机制缺失,既缺少对作风优良、学习积极党员的表彰奖励,也缺乏对作风不实、学习敷衍人员的责任追究,削弱了教育在促进作风转变中的推动力。
三、提升党员干部教育时效性的策略(一)优化教育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用性
一是精准对接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调研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惑,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党员干部的特点,定制个性化教育内容。针对基层党员干部,侧重于群众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领导干部,着重于战略思维、决策能力及廉洁从政教育。二是及时更新内容。紧密跟踪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针政策以及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将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及时融入教育内容中。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教育内容进行研讨和更新,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接触到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三是强化实践导向。增加案例教学、警示教育比重,选取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党员干部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同时,设置实践课程,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实地调研、顶岗锻炼等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线上学习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如视频课程、在线直播、互动问答等,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结合线下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活动,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二是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实地参观、党性分析等方式,让党员干部身临其境地感受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组织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是鼓励互动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论坛等交流平台,鼓励党员干部之间分享学习心得、工作经验和思想感悟。定期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就作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促进共同提高。
(三)完善教育机制,保障教育效果与作风转变
一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学习考试、实践锻炼、民主测评等多种方式,全面准确评价党员干部的学习成效和作风转变情况。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晋升、评先评优等挂钩,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二是强化激励机制。设立学习奖励,对学习积极、成绩优异、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进行表彰表扬。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强化表彰结果运用,优先考虑学习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激发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学习过程和作风表现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对学习不认真、作风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形成有效的约束和惩戒机制,确保党员干部教育取得实效,从而促进作风建设不断深入。
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教育在作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党员干部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时效性。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完善教育机制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党员干部教育时效性,从而推动党员干部以良好的作风和更强的能力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为祖国繁荣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5:3
[2]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3.
[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J].求知,2023,(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