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童年朝花香

作者

闫双群

濮阳孟村 大召寺完小

是孟村店的简称,至今流传着孟子在这里住店视察古河的传说。我在这片黄河故道的村庄里出生时,老父亲特意从村头老槐树上折下一枝,说是要让孟圣人的文脉顺着枝桠流淌到襁褓里。可真正让我触摸到文字温度的,却是那个穿着中山装的王士杰老师。他待我如同父子,让我陪伴他睡觉。煤油灯在土墙上投下两团影子时,王老师就会翻开那本毛边的《唐诗三百首》。他教我唐诗宋词,至今还记得他的教诲:"双群啊,你看这'大漠孤烟直',五个字就把天地装进诗囊里了。"他说话时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摩挲,仿佛能摸到边塞的风沙。夜露渐浓的秋夜,他教我"晴空一鹤排云上",话音未落,窗外真传来南迁雁阵的长鸣。

小学毕业参加考试,的考场上来了四邻八乡的学生。作文题目是《秋天到》,当其他孩子都在写"柿子黄""摘棉花"的记叙文时,我的笔突然在稿纸上跳起舞来。蝈蝈在玉米穗上振翅鸣叫,高粱晒红脸庞在看我,化作长短句在纸间流淌。我竟破格写了一首小诗,我至今还记得那生动形象的诗句:“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地里真热闹!高粱红,谷子黄,玉米穗上蝈蝈叫。农民汗滴禾下土,换来秋天风光好。”收卷时,监考老师盯着我的考卷伸出了大拇指。这第一次升学考试,我考了全区第一名,恩师夸奖我,亲朋好友祝贺他们说我考上了“状元”!

三十年后,我在省重点师范濮阳师范的讲台上,为心爱的学生讲解唐诗宋词,粉笔灰簌簌落在藏蓝中山装上--那款式竟和王老师当年的旧衫一模一样。每当看到学生眼里的星光被文字点亮,恍惚间又见煤油灯下,有双手正为我轻轻旋开墨水瓶盖。

去年清明我回老家孟村,寻觅儿时的校址已经不在,但恩师的形象却浮现在我的眼前,王老师你在哪里?愿你在天国安好,你的学生永远爱你。

如今我获得的奖章在檀木盒里沉睡,唯有那首《秋天到》的诗,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这首“状元”诗里,藏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煤油灯,照着某个农家少年,在方块字垒就的长路上且行且歌。

作者简介:闫双群,河南濮阳人,1938 年生,毕业于河大中文系。中共党员,高级讲师,曾任濮师教务主任,省中师语文教研组长,长期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有论文经常在全国报刊及媒体发表。对语文教学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改革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