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 SUV 底盘总布置与通过性、经济性性能的耦合关系及优化
魏可崎 于有阳
北汽集团工程研究总院 北京市 101300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 SUV 作为一种重要类型的车辆,其底盘总布置对通过性和经济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动 SUV 底盘布置与车辆性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并通过优化方案,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和能效,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1.电动 SUV 底盘总布置分析
1.1 底盘结构设计与布置原则
电动 SUV 底盘结构设计需兼顾功能性、安全性与空间利用。其核心部件包括电池包、电机、驱动系统及悬挂装置等。电池包作为电动 SUV 的“心脏”,多采用扁平化、模块化设计,以降低车辆重心,提升行驶稳定性,同时需满足防水、防尘、防碰撞要求。电机与驱动系统的布置需考虑传动效率,常见的集中式驱动与分布式驱动各有优劣,前者结构紧凑,后者可实现精准扭矩分配。悬挂系统设计需权衡舒适性与操控性,多采用独立悬挂结构。在布置原则上,遵循“质量均匀分布、重心合理控制、部件紧凑集成”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减少部件间干涉,优化空间利用率,同时预留维修与升级空间,确保底盘结构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1.2 电动 SUV 底盘布置对通过性能的影响
底盘布置直接影响电动 SUV 的通过性能。电池包的布置高度与离地间隙紧密相关,若电池包过低,易在复杂路况下遭受剐蹭,降低通过性;合理抬高电池包位置并强化防护结构,可提升车辆接近角、离去角和纵向通过角。悬挂系统的行程与刚度也至关重要,长行程悬挂能更好地应对颠簸路面,增强越野通过能力;而悬挂刚度的合理调校可避免车辆在越野时出现过度侧倾或托底。此外,驱动系统的扭矩输出特性与底盘传动比设计,决定了车辆在爬坡、涉水等场景下的动力表现,优化底盘布置参数可显著提升电动 SUV 在非铺装路面的通过性能。
1.3 底盘设计与车辆经济性能的关系
底盘设计与车辆经济性能密切相连。轻量化设计是提升经济性的关键,通过采用高强度铝合金、碳纤维等轻质材料,优化底盘结构,可降低整车质量,减少行驶阻力,进而降低电耗。电池包的布置方式影响车辆的能量管理效率,合理的电池散热布局与能量回收系统集成,能提升电池使用寿命与续航里程。此外,底盘传动系统的效率优化,如采用高精度齿轮、低摩擦轴承等部件,可减少动力传输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优化底盘设计不仅能降低车辆的制造成本,还能通过提升续航与降低能耗,增强电动 SUV在市场中的经济性竞争力。
2.通过性能与经济性能耦合关系研究
2.1 通过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电动 SUV 的通过性能受多因素影响。地形条件是首要外部因素,崎岖山路、泥泞沼泽、沙地等复杂路况对车辆的离地间隙、悬挂行程、轮胎抓地力提出更高要求。车辆自身参数中,底盘高度、接近角、离去角决定了车辆跨越障碍物和上下坡的能力;悬挂系统的调校影响车辆在颠簸路面的稳定性;驱动系统的扭矩输出与四驱系统的分配策略,直接关系到车辆的爬坡与脱困能力。此外,轮胎规格与花纹设计也不容忽视,宽胎、深花纹轮胎在越野场景中能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但会增加滚动阻力,影响经济性能,需在设计中权衡取舍。
2.2 经济性能参数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经济性能参数对车辆综合性能影响显著。能耗水平是核心经济指标,降低电耗不仅能延长续航里程,还能减少使用成本。车辆整备质量每降低10% ,电耗可减少 5%-8% ,因此轻量化设计至关重要。电池能量密度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可在相同体积下存储更多电能,但可能增加成本与安全风险。传动系统效率同样关键,高效的传动系统能减少动力传输损失,提升能量利用率。此外,经济性能参数的优化还需考虑车辆的制造成本与后期维护成本,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性能与
其他性能的平衡。
2.3 通过性能与经济性能的耦合优化策略
实现通过性能与经济性能的耦合优化,需采用多维度策略。在设计阶段,通过仿真分析与多目标优化算法,寻找底盘参数的最佳组合,如在保证一定离地间隙的前提下,优化电池包形状与位置,降低整车重心,提升通过性的同时减少风阻。在材料选择上,兼顾轻量化与强度需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降低质量,提升经济性能,同时增强底盘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3.底盘总布置优化方案探讨
3.1 优化底盘布置方案设计与实施
优化底盘布置方案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对电池包进行重新布局,采用 T 型或 L 型结构,在保证电池容量的同时,优化车辆前后配重比,提升操控稳定性;电池包底部加装高强度防护板,增强通过复杂路况时的安全性。其次,改进悬挂系统设计,采用可调阻尼减震器,根据不同路况自动调节悬挂刚度,兼顾舒适性与通过性。在驱动系统方面,引入分布式驱动技术,实现四轮扭矩独立控制,提升越野性能与响应速度。在实施过程中,需严格把控零部件的制造精度与装配工艺,确保优化方案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3.2 车辆性能仿真与优化评估
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优化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利用 ADAMS、ANSYS等软件,对底盘的动力学性能、结构强度、热管理性能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行驶状态,评估悬挂系统的舒适性、转向系统的响应性。在热管理仿真中,分析电池包与电机在长时间运行下的温度分布,优化散热结构。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仿真数据,量化性能提升效果,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方案。同时,进行实车道路测试,收集实际行驶数据,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完善优化方案。
3.3 优化方案在电动 SUV 上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将优化后的底盘布置方案应用于电动SUV,可显著提升车辆综合性能。在通过性能方面,车辆的接近角、离去角和最小离地间隙得到优化,越野通过能力明显增强,在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的行驶适应性提高。经济性能上,轻量化设计与高效传动系统的应用,使车辆电耗降低 8%-12% ,续航里程提升 10%-15% 。此外,优化后的底盘布局还改善了车辆的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通过市场反馈与长期使用监测,可进一步评估优化方案的实际效果,为后续产品迭代提供数据支持,推动电动SUV 技术的持续进步。
4 结语
通过对电动 SUV 底盘总布置与通过性、经济性性能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与优化,本研究旨在提高电动 SUV 的综合性能,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在底盘设计中的应用,深化性能耦合优化策略,以满足消费者对电动 SUV 高性能、长续航、低成本的需求,助力电动 SUV 在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2023).电动 SUV 底盘布置对通过性能的优化研究.《汽车工程》,(2),45-58.
[2]张强,刘芳.(2024).电动汽车经济性能参数分析与优化.《汽车技术》,(5),112-125.
[3]李华,王刚.(2025).电动 SUV 经济性能与通过性能的耦合关系研究.《汽车工业研究》,(3),87-99.
[4]赵明,张璐.(2022).电动汽车底盘总布置优化策略探讨.《交通运输工程学报》,(4),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