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与效能评估
娄娟 倪鹏
浙江德浩应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311499
传统活性污泥法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存在能耗高、污泥产量大、总氮达标难等问题。厌氧氨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低、能耗低等优势,逐渐成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热点方向。
1 工程概况
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0 万吨,服务人口超 120 万,原工艺采用 A2/O (厌氧-缺氧-好氧)传统活性污泥法。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提标至一级 A 要求,该厂面临三重困境:进水总氮浓度高达50mg/L 导致生物脱氮效率不足,每日需外投甲醇碳源 3.2 吨;曝气系统能耗占全厂电耗 65% ,碳足迹显著;抗冲击负荷能力薄弱,进水水质波动常引发工艺崩溃。2022 年启动的升级改造工程确立三大技术目标:总氮去除率从 65% 提升至 85% 以上,碳排放强度降低 40% ,并构建应对进水总氮浓度 ±30% 波动的动态调控机制,确保工艺系统稳定性。
2.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厌氧氨氧化技术
2.1 技术原理与工艺选择
(1)多维预处理系统:污水首先经过间隙 50mm 的粗格栅拦截大尺寸漂浮物,继而通过 3mm 细格栅去除纤维状杂质,最终进入旋流式沉砂池去除粒径 ⩾ 0.2mm 的无机砂粒。该流程可削减进水SS 浓度,有效保护后续生化单元免受管道堵塞及设备磨损,同时降低有机物对自养菌的竞争抑制作用。(2)精准限氧短程硝化: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通过微孔曝气系统将溶解氧浓度精准控制在 0.5-1.0mg/L 范围内,促使氨氧化菌(AOB)选择性富集。通过实时监测ORP 与 pH 曲线,当亚硝态氮积累率达 85% 时立即终止曝气,同步采用游离亚硝酸(FNA)间歇投加策略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该工艺段将氨氮转化率控制在 50%-55% ,较传统全程硝化减少 40% 曝气量。(3)颗粒化厌氧氨氧化反应:采用内循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IC-UASB)反应器,内置比重<1 的聚氨酯生物载体填料,实现 AnAOB 菌群密度达 8.5gVSS/L 。通过温控系统维持反应区温度 32±1C ,利用碳酸氢钠缓冲体系将 pH 稳定在 7.8-8.2 范围。反应器内置三相分离器实现泥水气高效分离,出水亚硝态氮残留量 <1mg/L ,同步产生15-20% 的硝酸盐副产物通过后续反硝化处理。(4)深度净化后处理:经改良型辐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 0.8m3/m2⋅h )实现泥水分离后,污水进入纤维转盘滤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至 <5mg/L 针对总磷超标风险,采用铝盐复合除磷剂在混合池内进行化学沉淀,确保出水 TP 浓度稳定 ⩽0.3mg/L ,最终出水水质全面优于一级 A 排放标准。
2.2 关键设备与运行参数
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中,圆柱形UASB 反应器采用 316L 不锈钢材质,内壁喷涂聚四氟乙烯防腐层,有效容积经动力学模拟优化为 8200m3 ,高径比精确控制为 4.2:1 反应器底部布水系统采用穿孔管矩阵式设计,开孔率通过 CFD 流体模拟优化至 12% ,确保污水呈平推流上升。内部填充的Kaldnes®K3 生物载体比表面积达 850m2/m3 ,表面经等离子体处理形成亲水性微孔结构,使 AnAOB 菌群密度稳定在
。温度控制采用三级冗余系统:进水管道缠绕伴热带预热,反应器外壁设置 50mm 气凝胶毡保温层,内部布置钛合金加热盘管,通过 PID 控制系统将温度波动范围精准控制在 ±0.3 C 针对冬季极端天气,增设沼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利用产气热值维持反应温度,较电加热节能 42% 。
pH 调节系统由在线电位滴定仪、计量泵和碳酸氢钠储罐组成闭环控制系统。通过 LabVIEW 平台建立 pH-碱度智能预测模型,结合离子色谱仪实时监测的HCO3- ⁻浓度,实现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当进水 pH 突降至 6.8 时,系统可在 90秒内完成碱液投加,将反应区 pH 恢复至 8.1±0.1 ,较传统手动调节响应速度提升8 倍。短程硝化阶段溶解氧控制采用微孔曝气器与无极变速风机联动系统。通过DO 传感器阵列实时监测,结合 ASM2d 模型计算氧传递系数,将曝气强度动态调节至 0.18m3/h⋅m2 。
3.效能评估
3.1 处理效果分析
改造后该厂出水水质显著改善:总氮去除率从 65% 提升至 85% 以上,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要求;出水氨氮浓度稳定低于 1.5mg/L ,显著优于设计要求的 5mg/L 限值;工艺冗余设计与智能控制系统使系统抗冲击能力增强,当进水氨氮浓度发生 ±30% 波动时,可在 4 小时内自动调整至稳态,恢复时间较改造前缩短 60% 。
3.2 经济效益评估
改造后该厂运行成本结构显著优化:(1)碳源成本降低:通过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工艺,外碳源投加量削减 100% ,按甲醇市场价 3200 元/t 计,年节省碳源费用182 万元;(2)污泥产量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缩减至 0.18kgVSS/kgCOD ,较传统工艺降低 62% ,按污泥处置费 300 元/t 计,年节省污泥处理费用85 万元;(3)能耗下降:曝气系统能效提升 38% ,年节电 210 万 kW⋅h ,按当地电网基准线 0.63kgCO2/kW⋅h 计,折合减少碳排放 1320 吨,相当于年运行成本降低27.3% 。
3.3 环境效益分析
通过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工艺替代传统异养反硝化,彻底消除甲醇碳源生产链的直接碳排放(年减排4,210 吨 CO2 )。配套的精准曝气控制系统使氧利用率提升至 35% ,结合低能耗永磁电机应用,单位水量电耗从 0.32kW⋅h/m3 降至0.19kW⋅h/m3 ,间接碳排放年减排 1,500 吨 CO2 。全流程碳排放强度从0.81kgCO2/m3 降至 0.24kgCO2/m3 ,较欧盟 BAT(最佳可行技术)标准低 42‰
出水总氮浓度从 18.2mg/L 降至 4.7mg/L ,突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限值。基于Monod 方程模拟显示,受纳水体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从 0.62d-1 降至 0.20d-1 ,富营养化风险等级由"重度"降至"轻度"。现场监测证实,下游河道叶绿素 a 浓度下降 63% ,水体透明度提升 45cm ,溶解氧饱和度从 58% 恢复至 82% ,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显著增强。
表1 碳排放与生态效益分析

4 结语
“某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实践表明,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提标改造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科学设计工艺流程、精准控制运行参数,该厂实现了总氮高效去除与节能降耗的双重目标。随着厌氧氨氧化菌培养技术的成熟与设备国产化率的提升,该技术将在更多污水处理厂推广应用,助力城市水环境治理与碳中和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解云飞,徐文杰,迟媛媛,等.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市政污水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9(12):15-16.
[2]王子杰,王郑,林子增,等.反硝化生物滤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8(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