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功能研究
宋琪琪 张帅军
山西太行干部学院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
对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研究,是将历史事件、政治理论、文化内涵三者相结合的过程,抗日战争纪念活动为民众表达政治思想和其他的情感提供了有力契机,承载了更多的功能和意义。
一、纪念抗日战争活动的政治功能
维护世界和平、塑造国际形象是纪念抗日战争的重要功能。近代以来,我国民众饱受了战争给国际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知和平来之不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贯彻和平发展理念,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在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和社论中,均会借助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的纪念评论来表达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大会上指出:“隆重举行纪念活动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1]”。因此,我们国家发展应当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自古以来和平就像阳光和雨露一样滋润和温暖,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就是实现和平,和平与稳定是实现人类梦想的基础和前提,从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中我们能知道,和平不仅需要人类共同争取,更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只有从战争中汲取惨痛教训,珍惜和维护和平,和平才能实现[2]。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通过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的纪念活动,表达中国共产党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
二、纪念抗日战争活动的社会功能
仪式作为一种社会认同和社会动员的方式之一,具有整合强固功能,同时又具有瓦解和分化的功能。通过举行政治仪式的纪念活动具有如下社会功能:
增强社会认同、凝聚社会力量记忆是抗战纪念活动的的重要功能之一。共同记忆在历史叙事中掌握主动权,在制造历史的过程中把人民团结在同一种意识形态中,从而升华出一致性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对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宣传起到重要作用。抗战纪念活动属于一整套完整的程序化的行为,通过多种多样的纪念形式引起参与者的感官和心理刺激,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和情感态度,从而增进社会认同。在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中,有利于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团体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加强社会的整体凝聚性,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种政治仪式的纪念活动,有利于促进民众的情感认同,加强广大民众之间的交流,稳定社会秩序。
强调仪式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及其过程,沟通集体民众的共同价值,有利于减少内部纠纷凝聚共同价值,根据这个观点,举行仪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的平衡。在抗日战争纪念活动中,人们可以深刻体会中国人民十四年饱受同胞丧生、颠沛流离当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自从开馆以来,累计参观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人次,在整个纪念活动进程中,民众个体在聚集中不仅加深个体的联系,从而使得彼此关系更为密切,民众在纪念活动中在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而且通过共同的行为将这些情感表现出来,更有利于产生强烈的团体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埃米尔·迪尔凯姆曾经说过:“仪式是一种手段,社会集团可凭借这一手段来表达和加强集团的情感与团结,从而使得成员达到情感上的一致性”[3]。在共同回忆国难和国耻中,深刻的凝聚起中华儿女赤忱的爱国情,在缅怀革命先烈的铮铮事迹中,不忘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更有效的为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日常生活中,为集体民众提供可以进行记忆的线索和内容是凝聚群体共识的重要途径,抗日战争纪念的重要旨趣在于还原历史史实、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和保存对于抗战的历史记忆,从而提醒人民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铭记历史。纪念活动不仅是保存过去历史的有效和直接形式,而且是重构人民对于社会认同和储存文化的良好途径。纪念抗战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希望中国人民深刻铭记战争带来的国耻与苦难,而且要深刻纪念中国人民奋勇抵抗的记忆。抗战纪念活动铭记历史事实,必须坚决与抵制无视历史、篡改历史的可耻行为作斗争,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激起仇恨,而是要守护和平的胜利果实。对于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的有力开展就是为了表达国家对于抗战历史的追忆、借鉴和警示。历史性记忆是形成历史记忆的根本和基础。重复性的纪念仪式强化了人们对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记忆。因此,纪念仪式的举行有利于反映出过去记忆的影响。抗日战争承载着过去沉痛的历史记忆和不能忘却的耻辱,抗日战争形成的记忆资源不仅是简单的个人苦难记忆,而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是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共同灾难的深刻记忆。抗战纪念活动进行中会特别重视亲历者苦痛记忆的描述,从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展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通过其回忆遭受迫害的情形,从受难者的视角出发深刻的展现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让世人知道日本发动战争带来的惨重影响,让广大的民众直观的感受到我国遭受到的灾难和屈辱。
三、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文化功能
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增强社会成员责任意识是抗日战争纪念活动的重要文化功能。抗战精神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支撑中华民族赢得抗战胜利的精神支柱,日本侵华战争发生之后,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日本帝国主义坚硬的侵略堡垒被中华儿女热忱的爱国主义精神所击倒,通过回溯赤热的爱国之心和爱国之举,激励当下的中华儿女应当把爱国情转化为强大的爱国行。通过宣传国耻用来激励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是纪念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纪念抗战的重要任务是发表大量的文章常见的字眼“国耻纪念”“誓雪国耻”等经常出现在报刊言论中。作为政治仪式性的纪念活动能够产生集体性的政治情感,参与者通过纪念活动情感得以相互感染,产生爱国和同心的感觉。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华民族面临巨大的民族灾难,使得整个时代人们的耻辱心理难以消除,因此国耻纪念为民族精神的振奋提供了很大动力。宣传国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纪念抗战胜利的主题之一,在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耻辱后,纪念活动中流露出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民族精神的强烈程度与国家的存亡有密切关系。民族的文化气质和品格集中体现就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成和发扬,抗日战争的纪念活动是表达爱国主义热情与表达民族耻辱的结合体。民族精神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惨重侵略,以救亡图存和爱国主义为宗旨的中华民族精神愈益彰显,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抗战精神就是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具有伟大革命意义的中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结合而生成,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在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在抵御日本侵略进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的鲜明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升华。伟大抗战精神内容广泛、寓意深远,主要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日战争纪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培养的重要契机和载体,对于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国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内容和阵地,而且需要利用合适的契机来展现其深刻的内容。国耻纪念日包含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抗战纪念活动是将教育目的与仪式活动相结合从而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01).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2).
[3]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