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韩倩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050000
人体肝脏组织临床诊断时出现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时,就表示肝硬化疾病的发生,这样的症状会导致病患的肝脏正常结构被损坏,会对人体的正常循环造成严重影响。根据临床研究可知[1,2],肝硬化基本都是病患被乙肝病毒感染所致,发病病因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方法是需要弄清楚发病途径,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总的来说主要病因有以下几种类型: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病、肝脏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免疫紊乱等[3]。而且就目前的临床医疗技术来说,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是内科中比较难治的一种,治疗过程相对较长。肝炎后病变为肝硬化后会出现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肝腹水。根据临床资料显示[4],病患的临床主要表现有皮肤泛黄黯淡无光、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甚至是昏迷,因此肝硬化腹水后要及时就医,根据临床诊断结合肝功能各项指标进行诊断和对应治疗,才能缓解病情的快速发展,保障病患的预后效果。然而临床数据表明,肝硬化由于发病原因复杂且很难确认,再加上对肝脏的功能结构损伤较大,因此临床上并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也逐渐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因此寻求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有治疗效果是目前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进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来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实验中的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在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之间接诊的患有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病患共有 58 人,将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有 29 人,而另一组是参照组有 29 人,具体基础资料见表 1,并根据以下实验标准进行筛选实验对象: ① 实验对象经由我院相关科室按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方案》的疾病标准进行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病患; ② 实验对象经 B 超检查后确认存在腹水症状、肝功能指标数据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③ 排除实验对象同时还存在炎症、昏迷甚至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④ 排除病患除患有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之外还患有其他器质性损伤的重疾危症; ⑤ 确认病患与其家属同意签署实验研究同意书且病患本人无精神障碍、与人正常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确认并无显著性( ΦP>0.05 )差异,说明实验对象之间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表 1 实验对象之间的资料对比

1.2 两组实验对象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内容
1.2.1 参照组实验对象的治疗内容:本组实验对象按照西医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治疗内容包括以下: ① 首先是根据疾病发展情况给予药物治疗,服用抗病毒药物阿德福韦酯,用法用量是 10mg/ 次,1 次/d。同时还要服用利尿剂安体舒通或氢氯塞嗦进行辅助,用法用量是 20-40mg/次,3 次/d。再给病患加入保肝护肝的药物,以及一些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和能够稳定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根据病患临床情况可加入抗生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做好日常治疗工作,监测病患的身体指标数据并做好记录。
1.2.2 实验组病患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本组实验对象中西医治疗的具体治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首先是根据病患疾病症状给予西医药物治疗,与参照组的治疗内容一致;②然后根据中医诊断结果给予中药治疗,利水功效药方配方是黄芪、白术、桃仁、赤芍、丹参、大黄泽泻、大腹皮、茯苓、猪苓和甘草,用药量在 10-15g 左右,用水煎服,过滤药渣,得 450ml 药剂,一日两次服用。如果病患还伴有腹痛的症状,可在药方中加入佛手 10g、厚朴 10g;如果病患出现黄疸症状,再加入茵陈 25g 进行煎服;如果伴有肝郁气滞、阳虚者还可加入川楝子、附子、生姜各 15g、8g、12g 进行煎服,1 个治疗疗程是 1 个月,并且在此期间可根据病患的临床症状进行增减药物,注意观察并测定相关临床数据指标。③除了临床常规治疗之外,护理人员需要在病患住院治疗期间给予一定的护理内容,为病患及家属告知治疗方法,疏导他们的压力与情绪,全面配合相关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实验治疗期间注意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肝硬化腹水的变化情况、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氨酶(ALT))的改善情况以及肝脏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1V 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变化情况,同时调研两组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
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根据《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辩证和疗效标准》来进行判定:非常有效则说明病患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情况基本消失,脾脏大小趋于正常稳定水平,且按压肝脾无明显痛感,肝功能指标也是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则说明病患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情况明显有所好转,达到了 50% 左右,脾脏大小正在逐渐恢复,按压肝脾痛感存在但不严重,肝功能指标也是逐渐好转但并未全部恢复正常;无效则说明病患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情况并未改善,还有加重趋势,脾脏大小仍未减小,且按压肝脾痛感明显,肝功能指标日益恶化。
治疗方法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病患并根据结果,总分 100 分的试卷,得 85 分以上则表示非常满意,低于 85 分但高于 60 分则表示满意,低于 60 分则表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到临床数据采用 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以 P<0.05 作为标准进行判定,判定两组实验对象之间的实验数据是否有显著差异,使实验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临床治疗效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采用中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实验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是 93.10% ,而参考组病患的治疗有效率只达到了 72.41%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临床治疗效果

2.2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且 P<0.05 ;在对比两组病患的肝炎后肝硬化腹水各项临床指标时发现,实验组病患的肝硬化腹水的消除效果明显、肝功能指标的数值以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均显示要好于参照组的病患(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 3、表 4。
表 3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表 4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肝脏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2.3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内容的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考察病患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实验组病患对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满意度高达 96.55% ,而相比之下的参照组病患的满意度值只有 75.86%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且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5 。
表 5 对比两组实验对象对治疗内容的满意度

3.总结
肝硬化,作为内科常见疾病,发病诱因除了肝炎病毒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身体健康,酗酒、营养不良、体虚和胆汁淤积以及不及时治疗等都是能够引发肝硬化的主要原因[5]。根据临床数据统计,常见的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肝炎大多数是乙型肝炎引发的,而临床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病毒的药物阻断病毒的自我复制过程来达到治疗的效果,缓解肝脏炎症对组织结构的进一步破坏与损害,再加上其他药物保肝利尿的效果来减轻肝炎后肝硬化的症状,但是根据临床数据表明这种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并不尽如人意[6],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不利于身体正常循环, 严重时还会引发肝性脑病,威胁病患生命安全。中医理论中认为肝硬化腹水是由于肝脏、脾脏、肾脏之间的功能发生失调,导致病患由于气滞血瘀、腹中停水。从而形成了肝腹水。所以治疗时要以利水化瘀、疏肝解郁为主要目的进行,以补为主,利水为辅,补气健脾养阴。因此给予扶正补虚之药方,煎服治疗疾病[7,8]。
本研究中所选择的中药材多以健脾利水、补气活血、祛瘀通脉为主,在多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通过进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来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和病患临床反应来看,中西医结合相比西医单一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作用效果,而且临床不良反应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将中西医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文正.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30 例临床疗效观察[J].东方药膳 2020 年 22 期,194页,2021.
[2]梁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10):1453-1454.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0.051.
[3]谢永忠.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9):2.
[4]葛艳.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024):266-267.
[5]谢函君,叶志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037 (001):42-42.
[6]周立娟,蔡丽威,李维会.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4):1.
[7]袁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 48 例临床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6):72-73.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4.06.035.
[8]王花花,杨永献.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 疗,2017,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