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海外引才的必要性和工作举措

作者

安果

四川大学 人事处 四川成都 610065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以下称“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关键引擎,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各国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对高校海外引才工作带来全新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有利机遇。

一、海外引才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持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集聚了一批各领域高层次人才,有力地支撑和推动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国内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措施,随着海外环境的变化,比如发达国家移民政策收紧与科研投入波动,会造成人才的流动,这也为高校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提供了窗口期。但是,面对这一契机,综合主客观因素,目前国内高校在海外引才工作中还存在着包括海外引才顶层设计不够,引才重点方向不清晰;高校内部各部门引才合力和资源配置不足;用人单位对海外引才工作活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折射出当前海外引才工作已经进入到改革的关键期,要在海外引才中有所作为,就必须要直面挑战,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提高海外引才的工作效率。

二、海外引才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

1.拓宽高校优秀教师队伍来源,改善高校师资队伍结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特别是对“双一流”建设高校而言,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基石。通过加大海外引才工作力度,提升海外人才在师资队伍结构中的比重,打破地缘、学缘的“近亲繁殖”,促使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引才育才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汇聚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支撑。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化水平。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一流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需要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加大海外引才,提高师资队伍中的“海外”含量,是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的重要使命与目标。

3.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教育强国 2035”战略目标的关键抓手,学科建设离不开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学科建设已形成深度耦合关系,海外优秀人才作为全球学术网络的节点,具备连接国际学术前沿研究的独特优势,通过海外人才的学术研究链接,能够将本土学科建设嵌入全球创新链条;其次,海外人才的引进可以倒逼高校治理体系的改革,这些制度创新将通过重构学科治理范式,破除组织边界桎梏,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三、海外引才工作举措

1.坚持双轮驱动,激发用人单位活力。一是加强机制建设,用人单位是人才使用的第一负责人,用人单位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制定海外引才计划,用人单位主动担当引才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走出去、引进来”的积极性,分层次、有计划鼓励支持用人学院组织精干力量、动员广大教师,赴海外开展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对二级单位该项工作开展成效显著的予以奖励。二是强化政策牵引,以学科为牵引探索海外引才政策特区,引导二级单位主动参与全球竞争,加大引才力度,实行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学科人才待遇与市场接轨,普通人才规范管理,全力做好人才引进。由发规处结合二级单位学科发展态势,明确各学科的海外引才人群层次,并结合重点方向及具体需求,做好政策支持保障研究。

2.整合引才资源、加强整体谋划。一是整合引才“资源包”,充分用好国家和地方各类人才政策、人才计划和引才资源,挖掘和梳理国际学术会议、聘任的非全职专家、客座教授等国际合作渠道和人才,把引才资源用到“刀刃”上,把引才工作做进“圈子”里,把“以才引才”渠道落到工作实处,把引才政策宣传到各类引才目标群体。二是细化引才“颗粒度”,以大力推进“全球英才汇聚工程”为抓手,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瞄准“卡脖子”领域,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由发规处牵头论证明确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学校现有和新设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三是打好引才“宣传牌”,定期开展全球引才宣传,结合高校国际交流合作、校友资源、因公出国(境)政策、学科优势等因素,通过人才政策宣讲、学科一对一恳谈等多种形式,组织海外引才推介会。

3.优化引才方式,创新引才机制。一是探索全域“以才引才”,根据世界学科前沿,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探索“精准科学、导向明确”的个性化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形成符合科学规律的海外引才标准体系,全方位拓展海外引才局面。二是加强“以会引才”,积极做好全校海外学术会议平台的资源整合,以点带面,鼓励学科引进召开国际重要学术会议,结合会议层次配套支持相关经费。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宣传推介洽谈人才;充分发挥海外合作高校和海外学术交流平台的重要引才作用,在海外合作高校设置引才联络员,持续做好“全球青年论坛”的组织工作。三是发动全球“校友引才”,与全球校友会合作设立海外引才联络专员,发掘、联系、推荐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组织、华人华侨社团和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加强海外人才信息搜集,形成海外校友人才蓄水池,负责海外引才联络专员的布局布点。

4.构建灵活多元的引才政策体系,形成可持续的人才吸引力。高校需构建具有弹性、包容性和前瞻性的引才政策体系,首先要建立符合学校需求的人才分层框架,并依据学科建设周期进行动态调整,对海外人才按照年龄、标志性成果、工作学习经历、影响力、学科需求度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形成学校引进的重要程度;其次要进行弹性化聘任机制创新,由于海外人才,尤其是海外高端人才的特殊性,要尝试突破传统终身教职制度积极全职工作制度的刚性约束,构建适应动态学术生态的柔性人才治理体系;最后要建立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以及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薪酬体系要既能保持与国际接轨的竞争力,又能彰显本土化特色优势。

5.定期赴海外开展海外引才。结合外事活动、校友活动、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类活动共同开展海外引才宣传,吸引各领域的海外学者,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建立常态化、机制化的海外引才平台,强化与海外学者联系的纽带。

参考文献

[1]杨河清,陈怡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以中央“千人计划”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6):107-112.

[2]孙锐.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J].人民论坛,2024,(24):46-49.

[3]田帆.优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的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24,(11):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