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商务英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符春焕
普洱学院外国语学院 云南普洱 665000
一、引言
《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强调语言、文化与商务三者结合。在各种主题的商务活动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较多,能够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商务从业中应注意的思政元素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使其成为既拥有扎实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又具有高尚品德的德才兼备的商务英语人才。
二、《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涉及广,主题包罗万象,可挖掘的思政元素较多。在教学设计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内涵后,确定了教材内容与思政教育的融入点,例如:
在主题为 HumanandNature 的单元中,有一篇课文名为 SilentSpring ,节选自 [ 美 ] 蕾切尔·卡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这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世界环境保护经典名著,推动了世界地球日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文中提出了农药 DDT 造成的生态公害与环境保护问题,唤起了公众对环保事业的关注,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比较方法,让学生走进中西对比的研究视野,激发学生思考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提升环保意识。在思想政治元素方面,环保主题可以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治理观”有机地进行衔接和融合。课文主题与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变暖、西方科技观、科学发展观等多元主题紧密相关,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批判性思维。与此同时,学生更要关注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思政元素都较好地契合了教学主题和时代精神。
在题为 The Cross-cultural Gap in Business 的单元中,主题是商务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要注意文化间的不同,以及通过何种策略消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达成跨文化沟通和促进商务活动顺利开展。该主题的思政要素切入点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即中西方文化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如何在现阶段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如何看待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和现阶段中国企业如何实现跨文化商务沟通?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讨论、总结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商业文化的不同点;促进学生全方位理解中国和发达国家所处的阶段的不同;知晓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掌握中国企业实现跨文化沟通的策略。由此,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多种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相结合,推进《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一方面,为取得“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效果,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实施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形式,不仅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而且注重思辨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育人效果,使用了一些载体途径。一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二是“线上 + 线下”和“课内 + 课外”两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各种基于语言、主题或项目的任务,通过团队协作,不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价值引领和意识形态教育效果。
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线下课堂互动。通过课堂讨论、项目开展、小组汇报、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面的扩展和观念的更新,如 “课前说新闻”活动,或是课前英文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突破单纯语言学习界限,拓宽视野,锻炼创新能力、思辨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在整个教学设计环节自然融入思政元素,遵循学用一体的原则,即提取所学语言,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任务。从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维度,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学习方式维度以及从课堂讲授、课外语言实践的空间维度,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手段,多维度进行教学思考、设计和实施,体现课程的思政要点,并将思政元素进行升华。
四、《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
《综合商务英语》在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后,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吸引力,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掌握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而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结合各章主题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了主旋律,培养了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及沟通能力,引导了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结合各章主题,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第三,通过各章节的教学,发现、总结和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将语言学习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主动积极地与来自多元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最后,通过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学生们上课的精神面貌变好了,同学之间更加和睦友爱,学生更加有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更加愿意在人前表现自己,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五、结语
随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展开,按照教育部要求,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是目前全国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新目标。《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将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课程教学中,要提高课程育人的站位,坚持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敢于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准确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积极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开拓国际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向学生传递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主动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从正确的角度来看待世间万物,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鹤,石瑛,金祥雷 .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 [J]. 中国大学教学 ,2019(3).
[2] 周正秀.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推行“课程思政”探析[J]. 高教论坛,2020(2).
[3] 闵翠 ,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综合商务英语》为例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10):133-135.
[4] 邓微 , 树沐,崔文娟 . 课程思政融入综合商务英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J]. 校园英语 ,2020(36):8-9.
[5] 蕾切尔·卡森 . 吕瑞兰、李长生译 . 寂静的春天 [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