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路径及价值探讨

作者

王晓琴 吴姗 齐欢 赵燕 秦媛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教育进行多次重要论述,全面系统诠释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2-3]。初中生物学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每一位生物教师应担起有效利用生物学资源渗透劳动教育的时代使命。现实中,大多数教师过度重视成绩,忽略了将劳动教育融入生物学教学。将劳动教育融于生物学教学的路径及价值鲜见报道。本文以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学教材(以下简称冀少版)为例来探究融入路径及价值。

一、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路径

劳动教育课程能提高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使生物学教学的体验感、完整性、针对性更强,还为中学生架构实践性、沉浸式、高层次的能动空间[4]。

(一)以劳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情境

借助劳动教育课程优化生物学教学的情境,突出实验探究活动的趣味性,架构深度体验化的课程环境。

在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在实验室观察植物”以及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及芽的发育”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合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种植基地播种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并观察校园各种植物六大器官的特征。劳动结束后通过交流、互助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以及不同植物器官的共同特征。这样,播种以及观察植物活动能够弱化学习痕迹,以生活实践与劳动活动承载学习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最佳环境以及植物六大器官的特征,推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保护植物的意识、并为学生创设出体验感强的教学情境。

(二)以劳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资源

借助劳动教育课程优化生物学教学的活动资源,在学生与生物学规律之间搭建过渡性知识跳板,减弱课程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难度[5]。

在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章“发酵食品的制作”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合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发酵食品的制作,逐渐形成珍稀粮食的观念。例如,学生能够在视频素材中看到酸奶制作过程,例如灭菌、接种、密封和发酵等步骤,并结合教师的语言解说,为劳动视频融入更多的信息,突出劳动视频的知识性、实用化、有效性,辅助学生慢慢掌握一些发酵相关的知识。所以,基于酸奶制作的劳动教学资源能够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将发酵的相关知识深入于心,引导学生慢慢形成珍稀粮食的意识,促进学生的快乐学习。

(三)以劳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活动

借助劳动教育课程优化生物学教学的认知活动,以劳动实践为认知支持,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推动学生在沉浸式的认知活动中快乐学习。

在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食用真菌”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合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食用真菌”探究活动结合—采集并识别大型真菌。首先,学生分小组寻找并采集大型真菌,最后根据特征来识别是否可以食用。这样,“食用真菌”的知识学习就会融入“真菌的寻找和采集劳动活动”之中,借助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感悟“蘑菇的结构以及判断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的知识信息。

(四)以劳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体验

借助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活动体验,以劳动教育课程帮助中学生获得欢乐感和愉悦感,有效增强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动能力。

在冀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合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金鱼和饲料,并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劳动任务。如,在实验室按时按量喂养金鱼以及观察金鱼大小的变化。这样,学生在喂养的过程识别鱼的结构以及感受生命的可贵。可见,金鱼喂养能够凸显生物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体验感、操作化、实效性,在金鱼喂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慢慢形成“珍稀动物”需要保护的意识。

(五)以劳动教育课程优化教学效果

借助劳动教育课程优化生物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动性、体验感,有效促进生物学教学资源的优化、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在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细菌与病毒”的劳动教育课程融合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劳动任务。例如,不同组的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同的细菌和病毒模型,该过程中学生能识别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借助劳动实践感知“细菌和病毒”这一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专注地集聚与感悟课程知识,生动诠释操作型劳动实践的育人价值。所以,基于劳动实践的知识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切身体验到细菌和病毒的结构和它们结构的统一性,以实践认知完成既定的课程探究任务,让学生的操作性、实践性、拓展性更强。

二、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价值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劳动教育、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实践休戚相关,二者属于人类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两个分支架构,具有很强的契合性。生物学知识能使中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更有逻辑,提升劳动教育课程的认知基础、智力发展、积极推进,实现德智体美劳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学生五育的多重发展,二者具有很强的互助性。

教师将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进行融合,具有很强的价值。第一,中学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融合,有助于中学生在劳动实践中领会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易于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科学思维,有效激发中学生的参与兴致、促使思维敏捷、增进见识。因此,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科学融合能增强生物学教学的群众基础与智慧支持。第二,教师智慧推进中学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有助于提升生物学教学的沉浸感、灵活性、突破性,为中学生提供趣味性、动态化的探究环境。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能增强课堂活动的生活体验感、信息质量、深入研究复合化,助力中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主体实践品度。因此,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融合既能够促进枯燥的知识学习走向高质体验领会知识精髓,同时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劳动教育课程与生物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和互助性,将其科学的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优化教学情境、资源、活动、体验、效果,推进劳动教育和生物学教学的科学融合[6]。这可提升中学生在劳动教育的过程深度领会生物教学的新奇诱导力、快乐驱动力、实践拓展力。

参考文献:

[1]孟亚美,邱婧玲.新课标视域下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研究[J].文教资料,2023(17):130-134.

[2]俞芳.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C].2024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3]王伟,寇瀛丹.论开展全方位劳动教育的必要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