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安全教育体验馆建设研究

作者

佘文婷

南京市晓庄第二小学

引言:在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为重要内容,具有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作用。随着我国不断地健全安全教育体系,众多小学为有效开展安全教育,积极建设了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教育体验馆内,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事故,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亲身体验等深刻地了解安全事故,促进学生安全意识增强。

一、小学安全教育体验馆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安全问题,尤其是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各小学应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并大力建设安全教育体验馆,提升教育效果。小学安全教育体验馆建设后,主要起到以下作用:第一,为安全教育的系统实施提供平台,体验馆建设过程中,会设置多媒体展示区、安全演练区、体验活动区等多个区域,教师可依托相应的区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安全教育有效地进行;第二,提升安全教育效果,在各功能区域,设置多种的安全教育活动每,可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终提升安全教育效果;第三,加强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各类安全事故的一个主要特点为突发性,在安全教育体验馆内,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同时,参与安全演练等活动时,也会逐步地提升自身应急处理能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学生能良好地应对和处理。

二、小学安全教育体验馆的建设

(一)科学规划馆内布局

小学建设安全教育体验馆时,基于建设目的,应科学地规划场馆内的布局,通过设置多种不同的主题区域,承托安全教育,促进教育目标有效地实现。具体来说,安全教育体验馆可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域[1]:第一,安全知识教育区,该区域主要用于各种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媒体视频及图片、实物模型、互动游戏等方式完成安全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全面的、深入的掌握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第二,应急处理演练区,在该区域内,布置各种安全事故的模拟场景,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同时在场景中指导学生演练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包含自救方法、逃生方法等,旨在提高学生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第三,安全设置体验区,该区域主要展示正确使用灭火器、逃生门等安全设施的方法,详细介绍安全设施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为学生提供安全实践活动的参与机会,促进学生安全应急技能进一步增强;第四,安全演讲讲座区,安全知识讲座定期在该区域举办,主讲者邀请医护人员、消防救援队等专家担任,将更加专业和权威的安全知识宣传给学生,使安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强化安全教育效果。

(二)搭建体验式情景

小学应在课程资源开发导向下建设安全教育体验馆,在体验馆内,教师应根据安全事故类型,搭建多种多样的体验式场景,让学生在场景内学习安全知识、事件应急处理技能及自我保护技能,最终有效地提升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标。例如消防安全教育,除安全演讲讲座区外,其他三个区域都可以搭建体验式情景,如应急处理演练区,模拟火灾场景,并提供仿真灭火器等安全设施,组织火灾逃生、消防救火等演练活动,使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逐渐学会消防、自救等技能,提高应急处理及自我保护能力。

(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作为现代化建筑,小学安全教育体验馆建设期间,还应积极地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如 VR 技术、AR 技术等,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安全教育场景。在演习操练设计中,可利用相应技术手段模拟出多种多样的安全情境,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并促进应急反应能力、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地提高[2]。例如地震安全教育中,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创建出逼真的地震情境,学生置身于该情境时,会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此过程中,再配合相应的道具讲解地震的相关知识,包含震前预兆、自救方法等,同时组织地震逃生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应对地震的能力。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安全教育至关重要,有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并能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体验馆作为实施安全教育的载体,建设过程中,需结合安全教育要求、目标等科学地设置场馆内的功能区域,同时积极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安全事故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事故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倪冬彬.赋能公共安全教育“体验场”上海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与课程实践一瞥[J].上海教育,2022,(25):29.

[2]吴学政.新时代大学“体验式”消防安全教育馆建设体系研究[J].今日消防,2021,6(0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