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边坡工程测量中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精度优化与应用研究

作者

祁世栋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引言

高边坡工程在交通、水利、矿山等众多领域广泛存在,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安全及周边环境。准确的测量数据是高边坡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测的基础。传统测量方法在面对复杂高边坡时,存在效率低、精度受限、危险性高等问题。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手段,具有快速、高效、高精度、非接触等优点,为高边坡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深入研究其在高边坡工程测量中的精度优化与应用,对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原理与系统组成

(一)技术原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基于激光测距原理,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光的时间延迟或相位差,确定目标点与扫描仪之间的距离。同时,结合仪器内部的角度测量系统,获取激光束的水平和垂直扫描角度,从而在空间坐标系中精确计算出目标点的三维坐标(X,Y,Z)。扫描仪以一定的频率和角度间隔连续发射激光束,对目标区域进行全方位扫描,快速获取大量密集的点云数据,这些点云数据反映了目标物体的表面形态和空间位置信息。

(二)系统组成

激光扫描设备:作为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核心,其性能直接决定测量效果。以TrimbleTX8 为例,该脉冲式扫描仪最大测量距离可达 340 米,单点测量精度为 ±2mm ,扫描速度高达 100 万点/秒,适用于大型高边坡的快速普查。而 LeicaP40 相位式扫描仪,在 100 米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 ±1mm ,能够满足高边坡局部精细建模的需求。设备内部的激光发射与接收装置通过精密光学元件实现激光束的准直和聚焦,扫描控制单元则依据预设参数精准控制扫描过程。

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在高边坡测量过程中,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可达数 MB 甚至更高。例如,使用RieglVZ-400i 扫描仪,以中等分辨率扫描1 小时,数据量可超过50GB。数据采集系统通过高速数据接口(如千兆以太网)实时采集激光测距、角度测量等原始数据,并按照特定格式(如 LAS、E57)存储。为确保数据完整性,系统常配备大容量固态硬盘(SSD)或便携式磁盘阵列,部分高端设备还支持数据实时传输至远程服务器。

定位与定向系统:为将扫描数据纳入地理坐标系,通常采用 GNSS 与全站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控制测量。以某高边坡项目为例,首先利用 TrimbleR10GNSS 接收机在边坡周边布设3-5 个控制点,获取其 WGS84 坐标;再使用全站仪(如 TopconGTS-255N)进行控制点的平面和高程联测,转换为工程坐标系。同时,部分扫描仪内置 IMU,可实时记录设备姿态信息,辅助实现扫描数据的高精度定向。

软件处理平台:不同软件在功能上各有侧重。PolyWorks 常用于工业级高精度测量,具备强大的点云对齐、形位公差分析功能;CloudCompare 则以轻量化、开源著称,适合点云数据的快速浏览和基础处理;Geomagic 在三维模型构建方面表现突出,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 NURBS 曲面模型。在高边坡测量中,通常先用 CloudCompare 进行点云去噪和拼接,再导入 PolyWorks 进行变形分析,最后利用 Geomagic 生成可视化三维模型。

三、影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精度的因素分析

(一)仪器设备因素

扫描仪精度:扫描仪的制造精度直接决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以 LeicaP50 三维激光扫描仪为例,其在 100 米测量范围内,单点测量精度可达 ±2mm ,角度测量精度为±6′′ ,适用于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高边坡关键部位监测;而 TrimbleTX8 扫描仪在相同距离下,精度为 ±3mm ,更适合大型高边坡的快速普查。高精度扫描仪通常配备更精密的激光测距模块和角度编码器,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校准技术,但价格往往比中低精度设备高出 30‰ 。在高边坡工程中,若需监测毫米级变形,应优先选择高精度扫描仪;若仅用于地形建模,中低精度设备即可满足需求。

激光波长与功率:激光波长对测量精度影响显著。常见的激光波长有 1550nm 、1064nm 和 532nm ,其中 1550nm 波长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散射损耗较小,穿透能力强,适合长距离测量,但设备成本较高; 532nm 波长激光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在大气中衰减快,测量距离受限。激光功率方面,以 RieglVZ-400i 扫描仪为例,其最大激光发射功率为 50mW ,当扫描深色岩石时,需适当提高功率以增强反射信号;而扫描金属结构时,功率过高易导致反射光饱和,需降低功率避免数据失真。一般来说,功率设置需根据目标物体反射率调整,对于反射率低于 10% 的物体,功率应提升至30-40mW;反射率高于 50%的物体,功率可降至 10-20mW

扫描分辨率:扫描分辨率直接影响点云数据的密度和细节。低分辨率(如 10cm )适用于快速获取高边坡整体轮廓,扫描效率高,但难以捕捉裂缝、凹陷等细微特征;高分辨率(如 1mm )可清晰呈现边坡表面纹理,但扫描时间大幅增加,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例如,对面积为 1000 ㎡的高边坡进行扫描,1cm 分辨率下点云数据量约为1GB,而 0.5cm 分辨率时数据量增至 4GB,扫描时间也从 2 小时延长至 6 小时。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分区扫描策略,对边坡稳定区域采用低分辨率快速扫描,对潜在危险区域(如裂缝发育带)采用高分辨率精细扫描,既能保证数据精度,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环境因素

光照条件:光照对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精度的干扰主要源于直射阳光与反射光的叠加。当阳光与激光束夹角小于 30 时,光斑中心偏移误差可达 ±5cm, 。例如,在正午阳光直射下扫描白色岩石边坡,反射光强度可超激光信号 3-5 倍,导致测距数据异常。实际作业中,可采用定向遮光罩将扫描仪视野与强光隔离,某高速公路边坡测量项目中,使用自制遮光装置后,数据异常率从 12% 降至 2‰ 。夜间扫描虽能避免阳光干扰,但需警惕人工光源(如工地照明灯)的影响,可通过调整扫描时段或设置光源屏蔽区解决。

大气状况:大气中颗粒物和水汽对激光传播的衰减效应与距离呈指数关系。在能见度 5km 的沙尘天气下, 1550nm 波长激光每 100m 传播距离能量衰减约 8% ,导致测距误差随距离增加而累积。某山区高边坡监测项目显示,在暴雨后空气湿度 90% 环境中, 200m 距离测量值比实际值缩短 12-15cm 。目前常用的 NCEP 再分析数据与MODTRAN 模型结合,可对大气参数进行实时反演。如 TrimbleTX8 扫描仪内置大气补偿模块,通过输入实时温度、湿度、气压数据,可将长距离测量误差从 ±15cm 修正至 ± 3cm 以内。

温度与湿度:温度变化对扫描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械结构变形和光学元件折射率改变。当环境温度每变化 1C ,扫描仪内部精密导轨热胀冷缩可导致 ±0.002mm 的定位偏差,在 100m 测量距离上产生 ±2mm 误差。湿度方面,超过 80%RH 的环境易使激光发射器透镜产生冷凝水,导致光斑发散角增大 15‰ 。某水电站高边坡测量中,使用温湿度可控的防护箱,将工作环境维持在 20±2C 、 60±5%RH ,配合软件的温度补偿算法(基于材料热膨胀系数建立误差模型),使测量精度从 ±5mm 提升至 ± 1.5mm. 。此外,定期对设备进行除湿和光学清洁,可有效降低环境温湿度对测量的长期影响。

结论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在高边坡工程测量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精度优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精度,满足高边坡工程对数据准确性的严格要求。实际工程案例表明,该技术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还为高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了可视化、全面的数据分析手段,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保障工程安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工程测量及相关领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可进一步开展以下研究工作:一是研发更高效、精准的点云数据处理算法,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精度;二是探索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与其他测量数据(如无人机影像、探地雷达数据等)相结合,获取更丰富、全面的高边坡信息;三是针对不同类型高边坡的特点,建立更完善的精度评价体系和应用标准,推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工程测量中的规范化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明,王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高边坡变形监测中的精度影响因素研究[J].测绘学报,2022,51(08):1125-1136.

[2]张华,陈亮等。基于点云数据处理的高边坡工程测量精度优化策略[J].岩土工程学报,2021,43(S1):305-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