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实战化训练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强化研究
庞亚军 唐锦程 罗正华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消防救援大队海口特勤站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对突发灾害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实战化训练在提升队伍反应速度、战术协同和心理承压能力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训练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部分训练过程中存在安全意识不足、预案缺失、应急响应滞后等问题,导致训练事故频发。本文基于实战化训练的实际需求与风险特征,系统研究训练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与优化策略,旨在为消防训练的持续安全开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对策建议。
一、消防实战化训练的特点与安全风险分析
1.实战化训练的任务导向与高风险特性
消防实战化训练紧密围绕实际灭火救援任务展开,具有鲜明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内容模拟真实火灾场景,涵盖各类复杂建筑结构火灾、化工火灾、交通工具火灾等,旨在使消防员熟练掌握不同场景下的灭火战术、救援技巧及协同作战方法。然而,这种高度仿真的训练也伴随着高风险特性。训练环境中,高温、浓烟、有毒气体弥漫,模拟建筑物可能存在结构不稳定,随时有坍塌风险。消防员需在这些危险环境中进行高强度作业,操作各类消防装备,执行搜索、灭火、救援等任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受意外伤害,如烧伤、中毒、砸伤等,对消防员的身体和心理均构成严峻挑战。
2.常见安全事故类型与成因分析
在消防实战化训练中,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多样。火灾场景模拟不当引发的意外烧伤较为常见,例如训练用的燃烧物剂量控制不准,火势突然失控,导致消防员躲避不及被烧伤。装备故障也是重要安全隐患,如消防车辆制动系统失灵,在训练行驶过程中引发碰撞事故;个人防护装备密封性失效,致使消防员吸入有毒气体中毒。此外,训练场地设施存在缺陷,如模拟建筑物楼梯台阶高度不一致,导致消防员在紧急疏散或搜索过程中摔倒受伤。这些事故成因主要包括训练准备工作不充分,对训练环境、装备、场地缺乏细致检查;训练方案设计不合理,未充分考虑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因素;以及消防员自身安全意识淡薄,未严格遵守训练操作规程等。
3.当前安全保障体系存在的薄弱环节
当前消防实战化训练的安全保障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首先,训练风险评估不够精准全面,部分消防单位在开展训练前,对模拟场景中的潜在风险预估不足,未能制定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其次,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虽然有相关制度规范,但在实际训练中,存在对消防员违规操作监管不严的情况,如未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擅自更改训练流程等,未能及时纠正制止。
二、实战化训练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路径
1.建立科学的训练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训练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是提升实战化训练安全保障水平的关键。在每次训练前,成立专业风险评估小组,对训练场景进行全面分析。运用风险矩阵法等科学工具,综合考虑训练环境、装备状况、人员技能水平等因素,评估各类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例如,对于化工火灾模拟训练,详细分析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储存方式以及可能发生的泄漏、爆炸等风险。根据评估结果,设定风险预警阈值,利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采集训练现场数据,如温度、气体浓度、建筑物结构应力等。一旦数据超出预警阈值,立即发出警报,提醒训练人员停止训练,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实现对训练风险的提前预判与有效防控。
2.完善训练组织与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训练组织与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为实战化训练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在训练组织方面,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从训练策划、组织实施到现场保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强度和时间,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或内容安排不合理导致安全事故。加强对训练现场的安全管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划定安全区域。严格执行装备检查制度,训练前对所有消防装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确保装备性能良好。加强对消防员的行为监管,建立违规行为处罚机制,对违反训练操作规程的行为及时纠正并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训练安全秩序,确保训练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3.制定与演练应急处置预案体系
制定与演练应急处置预案体系,是提升实战化训练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类型的训练场景和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定详细、具体的应急处置预案。预案应明确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流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救援措施及操作流程等内容。例如,针对训练中可能出现的建筑物坍塌事故,预案应规定如何快速组织救援力量、使用何种救援装备、如何对被困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等。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模拟真实事故场景,让消防员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完善预案,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切实提升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
三、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实践建议
1.加强安全教育与意识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与意识培训是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组织消防员学习各类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以及典型安全事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消防员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汲取教训,增强安全意识。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开展安全技能培训、观看安全警示教育片等,提高消防员的安全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鼓励消防员分享在训练和实战中的安全经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同时,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训练考核内容,促使消防员主动学习安全知识,养成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的良好习惯,从思想根源上筑牢安全防线。
2.推动安全技术与装备建设升级
推动安全技术与装备建设升级,为实战化训练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消防安全技术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如热成像监测技术,可实时监测训练现场的温度分布,及时发现潜在的火灾隐患;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展模拟训练,既能提高训练效果,又能降低实际训练中的安全风险。加强消防装备的更新换代,配备性能更先进、安全防护性能更好的消防车辆、个人防护装备以及救援器材。
四、结语
实战化训练是锻造消防救援铁军的重要手段,但高强度、高复杂度的训练也对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制度建设、技术支撑与人员培训的协同强化,可以有效降低训练风险,确保训练任务安全高效完成。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安全标准化、智能化、系统化发展,构建适应新时代消防救援需求的实战训练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消防实战化训练中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9):47-51.
[2]王晓晨.《消防员实战训练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机制探析》[J].中国应急管理,2021(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