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中班一日活动过渡环节的优化策略

作者

巢佳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新桥中心幼儿园 212300

幼儿园一日活动由多个环节组成,过渡环节作为活动转换的“缓冲带”,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积极性。中班幼儿已具备初步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但在实际过渡环节中,常因教师过度干预、内容单一或时间紧凑,导致幼儿被动等待、兴趣缺失,错失自主发展的机会。如何优化过渡环节,使其成为幼儿自主探索和情绪调节的契机,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弹性作息与幼儿自主管理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传统过渡环节常以集体指令为主,要求幼儿统一行动。这种模式虽然便于管理,但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动作快的幼儿因等待而产生消极情绪,而动作慢的幼儿则因焦虑紧张而影响情绪和行为表现。中班幼儿已具备理解简单规则并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因此,通过弹性作息设计赋予幼儿自主权,不仅能够减少无效等待,还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促进其自主性和责任感的发展。

以晨间入园环节为例,可以进行如下优化。在教室入口设置“签到桌”,幼儿入园后自主完成签到,如贴上自己的姓名贴或画上表情符号。同时,在“计划板”上,幼儿可以用图画或符号标记当日想参与的活动,如积木区、绘画角等。这种自主签到与计划制定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主性,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活动目标,有助于减少入园后的迷茫和焦虑。晨间活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劳动区”“游戏区”和“生活区”三个板块。劳动区包括整理玩具、浇水植物等任务;游戏区提供拼图、阅读等活动;生活区则涵盖如厕、洗手等日常自理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和兴趣选择完成这些任务的顺序,无需统一排队等待。这种分时段任务开放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完成各项活动,从而有效避免了因等待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和因催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重要转变。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指令发出者,而是退后观察,仅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当的介入和引导。例如,对于动作较慢的幼儿,教师可以轻声提示:“还有 10 分钟吃早餐,记得先去洗手哦!”这种温和的提醒方式,避免了催促性指令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给予了幼儿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时间去完成任务。

二、音乐与游戏的自然引导

中班幼儿对音乐和节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且容易被趣味游戏所吸引。这一特点为幼儿园过渡环节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利用音乐作为活动转换的信号,并结合趣味小游戏,能够自然地平复幼儿的兴奋情绪,实现动静交替的无缝衔接,从而有效提升过渡环节的质量。

以户外活动过渡至集体活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分层的音乐信号,在活动结束时,播放节奏明快的《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整理器材,并伴随音乐模仿小动物“跳着”回教室。这种富有节奏感和趣味性的音乐信号,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从户外活动到室内环境的转换。当幼儿回到班级后,音乐切换为节奏稳定、旋律舒缓的《小星星变奏曲》(或类似具有专注感的轻音乐)。幼儿在音乐的引导下开始脱外套,并安静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此时,教师用清晰而温和的提示语引导:“音乐变得安静了,我们的小耳朵也要准备好听故事 / 玩游戏了哦。”这种提示方式有助于幼儿从兴奋状态逐渐平复,将注意力转向即将开始的集体活动。在等待全体幼儿准备就绪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消极等待,教师可以带领已准备好的幼儿玩“手指变变变”游戏。例如,用手指模拟星星、月亮、小动物等简单图形。这种简单而有趣的手指游戏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耗他们剩余的精力,同时练习精细动作和想象力,为接下来的集体活动做好身心准备。

三、个性化内容与分层支持

中班幼儿在能力、兴趣和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使得过渡环节的组织需要避免“一刀切”的模式。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设计多样化活动内容并提供分层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促进每个幼儿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实现全面发展。

以午餐后至午休前的过渡环节为例,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活动内容。在生活类活动中,幼儿可以自主整理餐具、擦拭桌面,教师为他们提供小抹布和迷你扫帚等工具,帮助幼儿更好地完成任务。认知类活动则引导幼儿在“自然角”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天气符号,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艺术类活动则更具创造性,幼儿可以用彩泥捏制午餐食物,如“我的小饭碗”,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的组织上,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进行分层分组。动作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上述活动,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这不仅满足了他们的自主性需求,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动作慢的幼儿,教师则提供一对一的陪伴和指导。例如,在整理餐具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玩“送勺子回家”的竞赛游戏,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减少因动作慢而产生的焦虑情绪。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积极行为,可以设置“今日之星”墙。对自主完成任务或帮助同伴的幼儿给予贴纸奖励,这种正向激励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还能在同伴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榜样效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优化幼儿园中班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核心在于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通过弹性作息、艺术化引导和个性化支持,将零散时间转化为教育契机。本文提出的三项策略均以中班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出发点,在实践中验证了可行性,不仅减少了消极等待,更促进了幼儿自主管理、情绪调节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慧婕 . 幼儿园生活过渡环节的组织开展 [J]. 教育实践 ,2023(4):56-60.

[2] 赵 蓬 . 幼 儿 园 一 日 活 动 过 渡 环 节 的 优 化 [J]. 学 前 教 育 研究 ,2023(2):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