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作者

王立坤

辽宁职业学院 辽宁铁岭 112099

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面对未来职业选择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从而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做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还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懂得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品德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其个人全面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方向性与价值引领性,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职业选择中社会担当与个人理想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践性与渗透性体现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多元载体,将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成长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针对性与时代性,能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与青年群体特点动态调整教育内容,如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引导职业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途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使其在职业规划中超越个人利益局限,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社会进步相结合。同时,通过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培养,增强大学生应对职业挑战的抗压能力与价值定力,为其职业长远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在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摆脱“唯薪资、唯稳定”的职业选择误区,树立“职业无高低”“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例如在基层就业、西部计划等政策宣传中,以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大学生扎根一线的职业意愿,思想政治教育将个人职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抗压能力训练等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客观认识自我、接纳竞争压力,如通过“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案例教学,培养大学生在职业逆境中的坚韧品格与奋斗精神。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思政教育载体,大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规划中主动对接民生痛点、行业短板,例如在“产学研”结合的思政实践中,引导理工科学生将科研方向与“卡脖子”技术攻关相结合,增强职业使命感。

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构建目标、内容与评价一体化的融合机制。在目标层面,高校应将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家国情怀的职业人才纳入高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明确职业规划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人才需求的导向。高校应在内容设计上,开发特色融合模块,如在职业价值观章节嵌入典型人物案例教学,通过解析历史与当代先进人物的职业选择,阐释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性,在行业认知部分结合国家重大工程与重点领域发展历程,解读职业精神的时代内涵。高校应在评价体系中,突破单一技能考核模式,增设社会价值贡献度指标,通过实践档案等形式记录学生参与基层服务、社会治理等经历,实现价值与能力的双重评价。师资建设方面,组建跨领域教学团队,推动思政课教师、职业规划师与行业实践专家协同授课,实现价值引领与专业指导的有机结合。

(二)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探索能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建立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与职业决策的递进式培养体系。高校应在学生自我认知阶段,通过思政课程中的人生价值专题教学,结合职业测评工具,引导学生从历史榜样中反思个人职业取向,厘清兴趣、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高校应在社会认知阶段,组织红色企业走访、基层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治理、行业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例如法学专业学生通过基层法治实践感知基层法治人才需求,工科学生通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现场观摩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职业要求。高校应在学生职业决策阶段,开展伦理困境模拟教学,设置贴近现实的职业选择场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分析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的关系,提升职业决策的合理性与社会契合度。

(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注重校企合作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构建企业资源、思政元素与职业发展的转化平台。在企业资源引入方面,高校应邀请不同行业的党员模范工作者进校园开展岗位建功系列讲座,结合行业发展历程阐释职业精神的具体内涵。高校应在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推行党员先锋岗观摩制度,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党建文化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在制造业实习中融入大国重器奋斗史教育,在服务业实习中结合老字号企业经营理念解析职业伦理。高校应通过校企共建思政共同体,推动企业为高校提供职业思政案例库,高校为企业开展红色文化培训,形成双向赋能机制,强化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国家战略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在于通过价值引领破解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割裂,通过思想塑造为职业成长注入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中,唯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职业规划全过程,才能引导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担当,实现职业理想与国家战略的有机统一。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数字化时代的融合创新路径,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构建沉浸式职业思政教育场景,持续提升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路叶 .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7):98-99.

[2] 钱晓丹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2):146-148.

[3] 薛凯琳,千红 .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4):263-264.

[4] 祝军,姚丽 .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辅导员引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研究 [J]. 科技风,2024,(10):137-139.

【作 者 基 本 情 况】

王立坤,女,1972.7,籍贯:辽宁铁岭,汉族,工作单位:辽宁职业学院,本科学历,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