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园林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

作者

孟茜雅

郑州市园林绿化实业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7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决策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园林发展的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园林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领域。智慧园林技术通过整合各类信息技术,实现对园林资源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精准管理,为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智慧园林技术的内涵

智慧园林技术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在园林植物、土壤、灌溉设备、园林设施等对象上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园林环境数据、植物生长数据、设施运行数据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园林养护管理的业务需求,构建智能化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园林资源的智能化监测、管理和决策,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园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园林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应用

(一)植物生长监测与管理

1. 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态

在城市园林中,通过在植物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含水量等参数。例如,在一些大型城市公园,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名贵树木的生长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平台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当环境参数超出植物生长适宜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建立植物生长数据库

将采集到的植物生长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建立植物生长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不同种类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为园林植物的科学养护提供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分析,确定不同植物的最佳灌溉时间和灌溉量,以及适宜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

(二)智能灌溉管理

1. 自动灌溉系统

基于土壤水分传感器和气象数据,构建智能灌溉系统。当土壤含水量低于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启动灌溉设备进行灌溉;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适宜范围或遇到降雨天气时,系统自动停止灌溉。这种自动灌溉方式能够避免过度灌溉或灌溉不足的问题,有效节约水资源。例如,在某城市广场的绿地灌溉中,智能灌溉系统相比传统灌溉方式节水 30% 以上。

2. 灌溉数据分析与优化

对智能灌溉系统产生的灌溉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类型的灌溉规律,进一步优化灌溉策略。同时,通过对比实际灌溉数据和理论数据,评估灌溉系统的运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灌溉设备故障、管道漏水等问题。

(三)病虫害防治

1. 病虫害监测预警

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园林中部署病虫害监测设备,如昆虫诱捕器、孢子捕捉仪等,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当监测到病虫害数量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防治建议。例如,在城市道路绿化带中,通过昆虫诱捕器监测害虫数量,一旦发现某种害虫数量异常增加,系统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管理人员进行防治。

2. 智能防治决策

结合病虫害监测数据、植物生长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病虫害防治模型,为管理人员提供智能防治决策支持。例如,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确定最佳的防治时间、防治药剂种类和使用剂量,实现精准防治,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四)园林设施维护管理

1. 设施运行状态监测

在园林的路灯、喷泉、健身器材等设施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设施的运行状态。例如,通过在路灯上安装电流、电压传感器,监测路灯的工作状态,当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定位故障位置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提高设施的维修效率。

2. 设施维护计划制定

根据设施的运行时间、使用频率和监测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设施维护计划。例如,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健身器材,缩短维护周期;对于运行状态不稳定的喷泉设备,及时安排检修和维护,确保园林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三、智慧园林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智慧园林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应用。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采用智慧园林技术的园林绿化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和奖励,降低企业和管理部门的技术应用成本。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园林建设,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智慧园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资金保障。

(二)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统一

加大对智慧园林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智慧园林技术的关键瓶颈,如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优化数据处理算法等。同时,制定统一的智慧园林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促进不同部门、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智慧园林技术的集成化和协同化发展。

(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开设智慧园林相关专业或课程,加强对智慧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园林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加强对现有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智慧园林技术培训课程和讲座,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智慧园林专业人才队伍。

(四)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智慧园林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如利用新媒体平台、举办科普活动等,提高市民对智慧园林技术的认知度和了解程度。在智慧园林建设过程中,充分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市民的需求融入到智慧园林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功能开发中,提高市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此外,鼓励市民参与园林养护管理的监督和反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智慧园林建设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园林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为城市园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通过在植物生长监测、智能灌溉、病虫害防治、园林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应用,智慧园林技术有效提高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智慧园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公众认知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智慧园林技术的应用,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向智慧化、精细化方向迈进,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汪越 . 现代园艺管理技术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17):266-268

[2] 郭豪豪 . 城市园林绿化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J]. 河南建材 .2024(10):136-138

[3] 毛小红 , 徐刚 , 寿建芳 .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03):94-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