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评析

作者

乔佳伟

内蒙古电力集团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2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核心部件,其性能和质量对整车的安全、续航里程以及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则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参考。本文将对当前的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进行评析。

一、动力电池系统概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系统作为其核心部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动力电池系统不仅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及使用寿命,更是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动力电池系统基本概念

动力电池系统是指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电源系统,主要利用可充电电池作为能量存储单元。其作用是为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同时还能回收制动能量,为车载电器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二)动力电池系统工作原理

动力电池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化学反应的电能转换。在充电过程中,电能通过充电器进入电池组内部,与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放电过程中,化学能再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来,转化为电能供给汽车使用。

(三)动力电池系统主要类型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动力电池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动力电池类型,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2. 镍氢电池:镍氢电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3. 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但能量密度和寿命相对较低。(四)动力电池系统技术特点动力电池系统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统需要具备高能量密度,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

2. 安全性:电池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性,防止因过充、过放、短路等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

3. 快速充电:随着消费者对充电速度的需求增加,快速充电技术成为动力电池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

4. 长寿命:动力电池系统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以降低使用成本。

5. 环境友好:动力电池系统应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提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维护保养水平的策略

(一)定期检查

在动力电池的维护和保养中,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工作,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经常对电池进行检查,特别是电池的盖子和油箱的液面,要及时清除有关尘埃和杂质,保证电池洁净。若在检验时发现有关的物质,则可采用压缩空气的方法来提高清洗的强度,达到最好的清洗效果。另外,还需要仔细观察电池壳的情况,如果出现变形、裂纹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或更换。另外,电池盖和托盘的密封也非常关键,要加强二者的连接,以保证电池的长期稳定。要注意检查蓄电池的接线状态,保证接线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锈蚀的可能性。要注重各个环节的缺陷探测,并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验和记录,防止过多的维护工作,达到高效率和低费用的结合。

(二)选择合适测试验证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结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特点、生产技术和国家的相关法规等,选取适当的测试验证方式,切实地避免由安全规范体系引起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对电池进行全面测试分析和验证过程中,能够迅速地把握住电池的许多问题,并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测试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也能加强验证工作的时效性,使其在执行措施上表现出更多的效果。同时,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保证检验过程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常规的电池生产制造工艺中,并未实时感知监测系统,因此,在生产阶段,必须配备智能锂离子动力电池组,侧边采用铝合金材料,便于安装传感器部件,并且在结构内部水平位置设计精准电池卡槽,将电池安装在其中,建立防热垫圈结构,减少新能源汽车驾驶期间由于震动引发不良反应。在电池之间设计冷却管,当电池组正式启动之后冷却管会正常运行,确保电池组温度稳定。除此之外,对结构外壳前端位置设置处理器,能够快速搜集电池温度数据信息、电压参数等。在外部结构上,装有动力电池正、负电极处理器,从根本上控制装置的运转速度。该设计方案可有效解决因制造过程中出现的温升问题;采用冷却管代替常规风机,提高散热效率;利用传感器对电池组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因温升而导致的系统热失控,确保电池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优化测试验证模式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需要对生产环节的测试和优化验证工作规范进行升级,以便能够及时地检测出动力电池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类型,对正极材料的状况进行快速的测试验证,例如,在对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进行测试的时候,当温度达到要求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尤其是对于三元锂电池在 200C 分解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会在 200C 实现分解,同时三元锂电池材料极有可能出现明显化学反应,将其分解成氧分子,产生持续性燃烧反应,在试验验证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材料的安全性进行全面分析,最终确定磷酸铁锂为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制造材料。另外,在对电池的高电压电流进行安全性测试验证分析时,还需要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以及国家相关标准,对工作内容和体系进行改进,以达到理想的测试验证结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环境下的电池使用可靠性。

(四)推动商业化发展,提高电池回收利用率

为达到预期的动力电池回收目标,也需主动借助商业发展的模式,对其进行集约利用。因此,需要制定一套鼓励措施,并辅以奖惩分明的制度保证,为参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企业提供税收上的优惠,并给予先期的补助。其中,前期补贴需要按照企业电池套数及电池容量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确定,通过这样的形式尽可能保证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的经济性。有必要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通过针对性分析动力电池组成集成技术成本、电池再利用场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进行商业模式试点示范的创新与优化,确保能够建立更有价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展望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力电池的性能和质量将不断提高。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展。同时,加大标准的实施力度,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为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论:总之,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对于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应充分认识现有标准的优点和不足,不断完善标准,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技术的进展,为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书杰 , 冯永旺 . 新能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工程设计探究 [J]. 汽车工业研究,2024 (01): 55-58.

[2] 朱汝玲 . 新能源动力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J]. 时代汽车 ,2024(06):120-122.

[3] 余红燕 , 林可春 . 浅析新能源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 [J]. 机电技术,2023(01):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