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建欢
三门峡市陕州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陕州区农 村公路管理所),河南省三门峡市,472100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与施工安全直接关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频发,给工程建设带来诸多挑战。以三门峡市 A 工程为例,施工中的人员、设备、环境和技术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因此,深入研究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其产生根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为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收集
本文以三门峡市 A 工程为具体案例,收集了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包括施工日志、安全检查记录、事故报告、设备维护档案等。此外,还参考了国家和地方关于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的标准和规范,如《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和《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通过这些数据,能够全面了解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发生频率。
1.2 分析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对安全隐患的类型、发生频率和分布情况进行总结。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类安全隐患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优先级。此外,还采用了故障树分析(FTA)方法,对重大安全事故的成因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关键风险点。
1.3 实地调研
实地调研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过程中,对三门峡市
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了多次观察,重点关注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同时,与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施工安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调研结果为本文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增强了分析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分析
2.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的主要隐患的一个方面,在三门峡市 A 工程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部分工人未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对安全操作规程缺乏了解,导致违规操作现象频发。例如,在高空作业时未佩戴安全带,或在机械设备操作中忽视安全警示。此外,管理人员在安全监督方面也存在不足,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2.2 设备因素
设备老化损坏是施工安全的另一大隐患,在三门峡市 A 工程中,部分施工设备因长期使用或维护不当,存在性能下降、故障频发的问题。例如,起重机的钢丝绳磨损严重,存在断裂风险;混凝土搅拌机的传动部件润滑不足,导致运行不稳定。此外,设备选型不合理也增加了安全风险。例如,某些设备功率不足,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导致超负荷运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 环境因素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是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的重要挑战,在三门峡市A 工程中,施工现场位于交通繁忙的城市区域,周边环境复杂,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例如,施工车辆与过往车辆频繁交汇,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自然环境的不可控性也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在雨季,施工现场易发生积水,增加了滑倒、坍塌等事故的风险;在高温天气下,工人易出现中暑等健康问题。
2.4 技术因素
技术落后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三门峡市 A 工程中,部分施工技术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安全性。例如,桥梁支架的搭设仍采用人工操作,存在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此外,施工方案设计中的缺陷也增加了安全隐患。例如,某些桥梁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增加了坍塌风险。
3 结果
3.1 安全隐患的统计结果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 A 工程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员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占比最高,达到 45% ,主要表现为违规操作和安全意识薄弱。设备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占比为 30% ,其中设备老化和选型不合理是主要原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分别占比 15% 和 10% ,其中自然环境复杂和技术落后是主要问题。
3.2 安全隐患的影响评估
安全隐患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人员因素导致的事故频发,不仅延误了工期,还增加了施工成本。设备故障和选型不合理导致施工效率下降,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环境因素增加了施工的不可控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施工安全风险显著上升。技术因素限制了施工质量的提升,增加了工程后期维护的难度。
4 讨论
4.1 安全隐患产生的根源探讨
安全隐患的产生根源复杂多样,人员因素主要源于安全培训不足和管理监督不力;设备因素与设备维护不当和选型不合理密切相关;环境因素受限于施工现场的客观条件;技术因素则反映了施工技术的落后和创新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管理体制、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入手。
4.2 现有对策的有效性分析
目前,三门峡市
工程已采取了一些安全对策,如定期安全检查、设备维护保养和安全培训等。然而,这些对策的实施效果有限。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未能发现深层次问题;设备维护缺乏系统性,导致故障频发;安全培训内容单一,未能有效提升工人的安全意识。因此,现有对策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4.3 针对性对策的提出
针对安全隐患,本文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2)优化设备管理: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及时更换老化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3)改善施工环境: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4)推动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智能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施工设备,提升施工安全性和效率。
5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三门峡市 A 工程的道路桥梁施工安全隐患,揭示了人员、设备、环境和技术等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人员培训、优化设备管理、改善施工环境、推动技术创新等对策。研究结果对提升道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为道路桥梁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庆珍 .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对策研究 [J]. 汽车周刊 ,2025,(06):61-63.
[2] 胡旭峰 .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09):84-85.
[3] 周 君 . 道 路 桥 梁 施 工 中 的 安 全 管 理 措 施 [J]. 中 国 高 新 科技 ,2021,(07):126-127.
[4] 杨琳琳 . 关于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对策 [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7(05):27-28.
[5] 许新江 , 苏丽萍 . 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5):161.
作者简介:建欢(1986.7),女,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学历:本科,专业,土木工程,研究方向,交通工程道路与桥梁,职称,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