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体制探讨

作者

赵婷婷

国网天津静海供电有限公司

引言:

在当今社会,电力是支撑各领域运转的关键能源。然而,我国现行电价体系以电量计费为主,对电能质量重视不足。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运行成本与用户用电体验。构建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是实现电力资源合理分配、激励电力企业提升服务、满足用户多元需求的关键举措,对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构建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的原则

构建的电价收费体系应全面涵盖各类电能质量指标,如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含量、电压波动和闪变等。对每一项指标进行精准量化,明确不同指标在电价计算中的权重。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确保电能质量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例如,通过在电力系统关键节点和用户端部署高精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电能质量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电价的精准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构建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1. 升级监测设备

加大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研发投入,提高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例如,研发新一代智能监测终端,具备更高的采样频率和更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电能质量的细微变化。同时,推广应用宽频监测装置,实现对 0.1Hz-9kHz 全频段电能质量参数的全面监测。此外,研发微型化、模块化监测设备,便于在配电网末端和用户侧大规模部署,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监测网络,为收费体系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2. 构建大数据平台

整合电力系统各环节的电能质量数据,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实现电能质量的实时评估和预测。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发现电能质量问题的潜在规律,为电力企业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平台应具备分布式架构,支持数据的快速存取和处理,确保毫秒级的响应时间。同时,开发电能质量数据可视化工具,帮助管理者和用户直观了解电能质量状况,辅助决策和服务选择。

(二)优化市场运营机制

1.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电力企业应积极适应市场化改革趋势,通过差异化服务策略提升竞争优势。首先,根据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特点,开发多元化的供电服务方案和电价套餐,如面向工业用户的“高品质电能保障计划”和面向数据中心的“不间断电力服务套餐”。其次,加大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化设备和解决方案,以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建立 24 小时电能质量监测和快速响应机制,配备专业技术团队,为重要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电能质量诊断和改善服务,从而增强客户粘性。

2. 完善交易市场参与机制

电力企业要建立健全电能质量交易的市场参与机制,提高市场运营效率。要构建完善的内部评估体系,建立电能质量交易风险评估模型,科学分析不同交易方案的成本效益,制定最优交易策略。同时,开发先进的电能质量在线交易系统,支持双边协商、集中竞价等多种交易方式,提高交易效率和便利性。此外,组建专业的市场分析团队,持续跟踪和研究市场供需态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监管保障措施

1. 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电能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供电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格的企业内部电能质量标准,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在电网关键节点部署先进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对电压、频率、谐波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同时,将电能质量指标纳入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调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控机制。

2. 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电能质量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分析和改进工作。建立电能质量数据中心,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定期开展电能质量综合评估工作,编制详实的评估报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持续的监督和改进,不断提升企业的电能质量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保障电能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四)提升用户参与度

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网络、社区宣传等,向用户普及电能质量知识和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的意义。例如,制作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提高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开发电能质量科普手册和互动式学习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设计差异化的宣传内容,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将电能质量知识纳入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职业院校电力专业课程,培养公众从小树立电能质量意识,为收费体系实施奠定社会基础。

2. 建立反馈机制

鼓励用户对电能质量和电价提出意见和建议,电力企业要及时回应用户的关切,并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和电价套餐。例如,设立用户反馈热线和在线平台,方便用户随时反馈问题,电力企业安排专人负责处理用户反馈,及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构建用户满意度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与企业绩效考核和收费标准调整挂钩。此外,组织用户代表参与电能质量标准制定和电价方案设计,充分吸收用户意见,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

(五)推动电力企业转型升级

1. 加大技术改造投入

电力企业要积极投入资金,对电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电能质量。例如,安装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和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有效改善电压稳定性和降低谐波含量。实施输配电网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智能变电站、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和配电自动化系统(DAS),提高系统对电能质量扰动的抵抗能力和自愈能力。同时,加大对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研发,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电能质量问题,为能源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2. 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既懂电力技术又熟悉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例如,定期组织内部培训课程和外部专家讲座,鼓励员工参加行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建立电能质量专家库和技术攻关团队,集中力量解决电能质量关键技术难题。此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开设电能质量专业课程,设立企业奖学金和实习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电力行业。

结语:构建基于电能质量的电价收费体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原则制定到具体对策实施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坚持全面性与精准性原则,落实完善技术支撑体系、优化市场运营机制、强化监管保障措施、提升用户参与度以及推动电力企业转型升级等对策,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电力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戚军 , 王浚潇 , 胡伟俊 , 等 . 计及电能质量的虚拟电厂分时电价主从博弈优化方法 [J/OL]. 电力系统自动化 ,1-21[2025-02-20].

[2] 张一平 . 考虑差异化电能质量的微网电能交易定价策略研究 [D]. 华北电力大学 ( 北京 ),2021.

[3] 董立志 , 刘皓明 , 周辉 , 等 . 基于 Stackelberg 博弈的售电侧放开环境下电能质量定价方法 [J].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0,22(0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