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马凌云
佳木斯职教集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岗位需求、课程教学、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强调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技能竞赛为手段,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旨在为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技工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之中。这一理论强调职业教育需紧密贴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直接关联至岗位技能的标准要求。
(二)产教融合理论
产教融合理论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壁垒,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学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同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体验。
(三)课堂与教学论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课堂与教学论之中。这一模式强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整合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课堂教学方面,该模式倡导以项目驱动教学,将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和实际工作任务。教学论方面,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强调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反馈性,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此外,该模式还倡导校企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中可以体现为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强调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官方认证,是步入职场的关键通行证。通过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能够顺利获取行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技工院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分析
技工院校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国家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意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是反复强调的。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企业对技工院校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要求职业教育紧密贴合行业发展,培养出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二)技工院校发展需求分析
从必要性角度看,技工院校致力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能有效整合岗位需求、课程内容、竞赛活动和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当前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的重要途径,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从必要性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精准要求。
从可行性角度分析,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施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鼓励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为该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为课程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完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验证自身技能的平台,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内容与行业标准的对接。
三、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实施路径与方法
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践探索,实施路径主要包括:紧密对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上,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与竞赛项目;组织多样化的竞赛活动,促进学以致用。
(二)典型案例分析
佳木斯技师学院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实践探索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于学生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是本校一直以来坚持的导向,对于“课岗融通、课证融合、学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在电子商务专业群中,该校构建“三对接四融通五进阶”人才培养体系,对接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电子商务协会和京东集团等龙头企业合作,促进校企资源融通,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三)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责权利统一性的界限模糊,这就使多方融合的理想变成窥见一斑的局面。强制约束严重缺乏时,“岗课赛证”中的环节融通的质量会存在明显差异,对技工院校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培养水平产生影响。
课程体系跟不上新业态新岗位的变化,课程改革力度不足,支撑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对于“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预期效果不理想。
(四)解决方案与改进建议
针对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践探索,以下提出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与改进建议:
技工院校应深入分析岗位需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各技能岗位的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以此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紧密围绕岗位需求,强化技能训练,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结语
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进行了多方位探索,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融合,还能在学习及岗赛实践中对职业素养都有一定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华 , 李强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 [J]. 黑龙江高教研究 , 2018(04): 123-126.
[2] 王丽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下教学评价初探——以中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为例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9, 37(02): 112-115.
[3] 刘洋 . 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J]. 职业技术教育 , 2020, 41(10): 68-70.
[4] 赵刚.“岗课赛证融通”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 2017.
[5] 孙晓梅 .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 2021(03): 95-9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 2023 年度科研课题,技工院校“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20230013)
作者简介:
马凌云(1987.08— ),女,汉族,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