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成长星灯:小学班主任德育中鼓励赏识教育的策略探究
傅林燕
山下湖镇詹家峧小学 浙江省诸暨 311804
德育教育作为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对于小学生整体的学习和素养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而“鼓励赏识”教学模式是通过对学生的充分鼓励和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对“鼓励赏识”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际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措施,进行优化和创新。
一、德育教育中“鼓励赏识”的基本内容
“鼓励赏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勉励、激发,提升整体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小学生个性不同且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度也有所不同,班主任就必须加强对小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掌握其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鼓励赏识”进行德育教学,打开学生的心灵。“鼓励赏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心智,净化心灵,促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感情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利用“鼓励赏识”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散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提高其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信心。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充分鼓励和肯定,使得学生认为某些“失败”的事情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失败,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发现和放大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1]。通过“鼓励赏识”的心理暗示,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趣爱好,帮助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得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意义。
二、德育教育中“鼓励赏识”的实际应用
1. 面向全体学生,加强鼓励赏识
小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素质的高低,导致部分老师会区别对待学生,一些学习成绩不好、性格相对内向和自卑的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慢慢也就被老师忽略,进而导致整体德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班主任就要加强“鼓励赏识”理念的合理应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主,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鼓励方法,发现部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充分的夸赞和表扬,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老师充分的鼓励下开心快乐的学习和成长。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特点,可以单独与学生进行沟通,打开其心灵大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帮助部分学生可以积极融入整体教学活动。最后,在面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鼓励赏识”,不能过分的进行鼓励,会导致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况。因此,老师也要进行科学引导,把批评和表扬充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的同时也要教育其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帮助,培养其乐于助人的品质 [2]。只有班主任认真彻底的落实“鼓励赏识”理念,全方位的进行德育教育,不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整体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 利用“鼓励赏识”理念,建立德育教学制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科学合理的树立学习榜样,使得班级内部可以形成良好的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学习氛围,促使每一个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德育教学之中。积极开展相关的榜样活动,通过有效的“鼓励赏识”促进整体榜样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把握相应的尺度,不能过于批评或者是鼓励。同时,由于班主任在小学生心中具有重要地位,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就要求老师必须从自己做起,做好自身的德育工作,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知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其次,学校或者是班级建立相应的“鼓励赏识”监督机制,对于停滞不前的学生进行一定的批评,其余进步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在批评和鼓励共同使用的情况下,促进学生的进步。
3. 实现公平竞争,加强“鼓励赏识”教育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确保学生之间的竞争公平、公正且公开,杜绝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一定的奖励或者利益。通过老师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在班级内可以成立监督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德育品质进行监督和检查,做出科学合理的鼓励和赏识,及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定时定期的更换小组成员,使得整体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监督工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其次,学习好的学生可以监督学习能力弱的同学,帮助其提升学习成绩,而其他思想品质优异的学生又可以监督别人,帮助其提高德育素养。最后,班主任也应该每周布置相应的课后实践活动,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或者是把德育素养带入到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中,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考核,做出评价和鼓励,以此来促进整体德育教育质量。只有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才能使得老师和学生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和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加强在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质,科学合理的应用“鼓励赏识”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尺度,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鼓励赏识”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争议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明珂 , 刘增霞 . 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探讨 [J].中华少年 ,2019(17):191.
[2] 刘鸿 . 浅析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实施“鼓励赏识”教育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30):196-197.
[3] 黄玲玲 .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鼓励策略的方法研究 [J]. 启迪与智慧 ( 教育 ),2018(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