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研究

作者

陈航

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50

1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存在的风险

1.1 物体打击风险

在建筑施工的多作业层面上,多种作业活动同时展开。在垂直作业层面,上方作业人员在进行材料或工具的搬运与安装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引发物体坠落事故。例如,在高处模板拆除作业中,若未对拆除的模板、螺栓等部件进行及时的固定或清理,这些部件有可能坠落并导致下方作业人员受到伤害。此外,在同一作业区域内,不同工种的并行作业可能导致工具和材料的无序摆放,这在人员移动或机械操作过程中,增加了物体倾倒的风险,从而可能触发物体打击事故。

1.2 高处坠落风险

在进行交叉作业时,多个作业点可能位于不同的高度层级。若作业人员在临边、洞口等高风险区域进行作业,未采取正确的安全带系挂措施,或防护栏杆的设置未达到既定标准,极易引发高处坠落事故。以外墙装饰作业与内部结构施工同时进行为例,外墙作业人员在作业移动过程中,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防护设施的不完善,导致从高处坠落。此外,在搭建或拆除脚手架等高处作业平台时,若与其他作业同时进行,作业平台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干扰,从而增加高处坠落的风险。

1.3 触电风险

在建筑施工现场,电气设备的密集分布以及多工种的交叉作业特性,导致了电气设备的频繁使用。若电气线路的敷设未遵循既定规范,例如电线的无序拉接、损坏未得到及时修复,以及电气设备缺乏接地或接零保护措施,均可能成为触电事故的诱因。以管道安装作业为例,该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对已敷设的电气线路造成破坏,从而引发漏电现象。此外,在潮湿环境下进行的交叉作业,会降低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一步增加触电风险。

1.4 火灾爆炸风险

建筑施工中会使用到各种易燃易爆材料,如油漆、涂料、氧气、乙炔等。在交叉作业时,如果动火作业与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距离过近,或者动火作业未办理审批手续、未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比如,在进行焊接作业时,火花可能溅落到附近的易燃材料上,引发火灾。另外,不同工种在同一空间作业时,通风不畅也会导致易燃易爆气体积聚,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2 建筑施工交叉作业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

2.1 交叉作业风险识别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环节,它涉及多个工种、多道工序在同一空间或不同高度同时或先后进行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首先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识别。例如,在高处作业与下方作业的垂直交叉情况下,上方物体若不慎坠落,极有可能对下方作业人员造成严重的打击伤害;电气作业与其他明火作业在临近区域进行时,由于电气设备的潜在故障或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威胁人员安全;不同施工机械在有限空间内同时作业,由于操作视野受限或协调不当,可能发生碰撞、挤压等机械伤害,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此外,交叉作业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通风不畅、粉尘积聚,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施工人员可能患上职业病,危害健康;同时,因各工种、工序之间协调不当,还可能引发工期延误,影响项目整体进度,带来经济损失等潜在风险。因此,对交叉作业风险的全面识别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

2.2 风险评估方法

对于识别出的交叉作业风险,为了有效管控和防范,需要采用科学合理且系统化的评估方法来确定其风险等级。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之一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该方法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三个关键因素进行量化打分,计算出综合风险值( [p=L×E×C) ),并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从而为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可以运用故障树分析法,该方法从可能发生的事故结果出发,逆向追溯并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原因及条件,通过分析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关键风险因素,揭示事故发生的内在机制。通过对不同交叉作业场景进行详细而全面的风险评估,不仅能够准确把握各风险点的严重程度,还能为后续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3 管控措施制定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必须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管控措施。对于高风险的交叉作业场景,例如在深基坑内进行作业的同时,上方高处也在进行施工的情况,必须设置有效的隔离设施,如防护棚、防护网等,以防止物体坠落造成人员伤害;此外,还需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任何违规行为,应立即予以制止,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对于中等风险的交叉作业,比如不同工种在同一楼层的不同区域同时作业,必须明确划分各作业区域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以防止误入危险区域;同时,应制定合理的作业时间表,尽量避免各工种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作业,从而减少相互干扰和潜在的安全生产风险。即使是对于低风险的交叉作业,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提醒和教育,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范措施。此外,还需建立健全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各施工单位、各工种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及时解决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交叉作业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

2.4 措施实施与监督

在制定好相应的管控措施之后,关键在于确保这些措施能够切实有效地得到实施。施工单位需要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全面熟悉和掌握管控措施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要求。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措施执行,确保各项安全设施安装到位,并且安全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同时,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交叉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设施的完整性、作业人员的操作规范性、沟通协调机制的运行情况等。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进行严肃处理,以儆效尤。通过持续的监督和不断的改进,逐步提高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确保建筑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障全体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存在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多种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推进。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及管控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然而,建筑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风险管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需持续强化风险意识,不断优化风险评估方法,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并加强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建筑施工交叉作业中的安全事故,为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春兰. 建筑装修工程交叉施工技术协同管理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9):61-63.

[2] 叶佳明 . 建筑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工序优化策略 [J]. 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7):61-63.

[3] 陈松,耿少辉 . 超高层建筑立面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技术 [J]. 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2):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