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赋能县域学科发展的路径探索
陈曦
屏南县光华小学 福建宁德 352300
一、教育数字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
数字技术引发全球教育数字化热潮,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屏南县的教育数字化让课堂从传统模式转变为多媒体互动课堂,智慧教育平台打破城乡资源壁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例如“情系远山”公益英语等双师课堂模式,让乡村学生能聆听城区骨干教师授课,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屏南县的教育数字化仍有挑战。部分学校数字化工具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信息孤岛”,教师需频繁切换平台,降低了教学效率。现有数字化资源未充分考虑本地学生学情与学科特色,农村学生基础薄弱,适配资源不足,导致资源闲置率高,制约了学科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教育数字化的策略
(一)构建县域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针对屏南县教育数字化应用单一问题,构建县域一体化智慧教育平台是关键。该平台可整合在线教学、作业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资源整合与数据互通。屏南县可借鉴浙江省“之江汇教育广场”经验,打造本地“智慧教育云平台”,整合全县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方便教师共享课件、教案等,学生也能获取个性化学习内容,提升数字化教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二)借助大数据构建本地学习数据库。在资源适配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本地学生学习数据库。收集学生课堂作业、互动等多维度数据,分析学习特点与薄弱环节。鼓励教师结合屏南本地特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特色,开发地域特色数字化资源。如将“屏南四平戏”融入阅读教学,开发戏曲主题课文与朗读音频;以双溪古镇等为素材制作交互式历史文化课件,增强资源的本土适配性与吸引力。
(三)探索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引入智能教学助手,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与个性化学习规划。构建弹性资源供给体系,根据学校与学科教学高峰期需求,动态调配计算资源,保障在线教学流畅稳定。开展教育数字化应用研究,建立“理论- 实践-评估- 改进”的系统机制,整合出符合屏南县情的教育数字化创新体系。
三、成功案例分析
(一)引入智慧校园系统助推数字教育均衡发展。2016 年,屏南县一中建成智慧校园系统,推动数字教育均衡发展。该系统构建数字化教育生态,32 个常态化云教室革新教学,1 个互动录播教室助力教师反思与学生复习,校本资源管理平台整合优秀教案供全校共享,智慧化远程互动教学平台实现与发达地区学校远程同步课堂与教研。应用后,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成绩与综合素质提高,实现了优质资源在山区校园的共享。
(二)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数字化创新。屏南县职业中专与电商直播基地深度协同,开展产教融合数字化创新。共建电商直播实训平台,学生可进行直播带货实战演练,学习挑选屏南特色农产品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销售。联合开发数字化营销课程,让学生学习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喜好,制定营销策略。邀请资深主播开展线上讲座,使学生知识与市场需求接轨,为屏南电商产业输送人才。
(三)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新范式。2022 年,屏南县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整合 23 所中小学 12 万余条数字化资源。采用“县管校用”模式,建立资源审核与动态更新机制,设置“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平台运行后,教师下载资源超15 万次,跨校协作备课项目86 个,城乡学校线上教研活动200 余场。偏远乡村学校教师课件制作质量评分平均提高 25 分,县域内小学、初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平均分差值缩小至5 分以内,实现学科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四、面临挑战与应对措施
屏南县推进教育数字化时面临诸多问题。数字化应用整合难度大,部分学校教学软件与县域平台兼容性差,数据迁移成本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农村教师对新技术有畏难情绪,培训比例低。
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立数字化应用兼容性改造专项资金,委托专业团队进行接口适配与数据迁移,降低整合成本;构建“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体系,对新教师开展基础操作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高阶技术应用培训;完善资源开发激励机制,将教师数字化资源开发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在职称评定中对优秀资源开发者适当加分。
五、结论与展望
目前,屏南县教育数字化在学科高质量发展中成效显著。通过构建一体化平台、深化技术融合与开发本土资源,教学效率与资源适配性得以提升,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但教师数字资源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仍需着力解决。
未来,伴随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入应用,屏南县教育数字化将迎来新机遇。依托智能教研系统智能分析教学行为并精准指导,助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构建教育资源共享网络,保障资源时效与可靠。同时,结合县域生态旅游特色,探索教育数字化与产业融合新模式,如开发旅游文化跨学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 杨俊锋, 胡永斌.(2012). 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 开放教育研究,18(1),75-84.
[2] 顾明远 .(2020).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路径 . 中国电化教育 ,(1),1-6.
[3] 陈琳 , 陈耀华 , 郑旭东 , 等 .(2016). 教育信息化 2.0: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与创新路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