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优化路径分析

作者

郭英

长春市九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引言

慢性病防控整体水平的提升可通过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来达成,这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且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使得慢性病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之一,其发病、致残率高并且经济负担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是应对该挑战的重要举措也是探索可推广防控模式的关键步骤。示范区建设以政策引导为根基,多部门协作并整合资源,重视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管理并通过监测评估体系持续完善防控策略。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像资源配置不均衡、基层服务能力欠缺、公众健康意识淡薄之类的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防控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所以要针对这些薄弱之处提出可行的优化路径以支撑慢性病防控达到更高水平。

2、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模式

多方面内容与模式都与之相关,但核心是运用系统化策略和多元化手段有效管理慢性病,示范区建设往往涵盖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健康教育、疾病监测、社区参与等多维度,具体实施时要重视因地制宜原则并依据区域特性制定个性化防控方案,政策层面上重在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促使跨部门协作形成合力且保障资金和技术持续投入,资源配置主要放在完善医疗设施和培养专业人才上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健康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想要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疾病监测体系能给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另外,社区参与被当作增强防控效果的关键要素,因为动员社会力量一起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不但能进一步扩大影响还能推动长效机制的形成。

2.2 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示范区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不可小觑,在推进时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慢慢冒头,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由于资金投入不够致使防控措施无法全面覆盖,并且专业人才缺乏是制约示范区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备和能力水平急需提高,而且信息化建设落后阻碍了慢性病数据的采集、整合与利用,影响了防控工作的精准度和效率,另外公众健康意识淡薄且不良生活习惯广泛存在也让慢性病防控更难了,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3、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因素

3.1 多部门协作机制的构建

在示范区建设中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被视作相当关键的一环,因为卫生部门、教育机构、社区组织、政府部门等诸多方面力量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高效开展的关键在于协同合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与协作流程能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并提高防控措施覆盖面与实施效果,而且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使数据互通、资源整合,让防控工作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多部门联动模式既能促使政策制定与执行无缝衔接又能给慢性病防控带来更全面的社会支持网络,进而为示范区建设筑牢组织基础。

3.2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实施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实施策略,涵盖个体从出生至老年各阶段,依靠持续的健康监测、干预与改进达成慢性病有效防控,在具体实践里要整合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服务构建覆盖全人群、贯穿全生命阶段的健康管理体系,重视早期预防和长期跟踪相融合让每个阶段的健康风险都能及时发现与控制,并且结合信息化手段促使健康数据互联互通给不同年龄人群供应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干预举措从而提高整体健康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这种系统性、连续性的管理模式不但能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还可大幅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3.3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的开展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并且二者是推动防控工作的基石。由于社区是慢性病防控的基本单元,所以社区参与程度直接影响防控措施落实效果。动员社区居民、组织志愿者队伍并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就能形成全方位防控网络。另外,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能给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提供关键支持,因为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像专题讲座、健康咨询还有线上线下科普推广等都能增强居民对慢性病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再者,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计针对性强且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可让宣传覆盖面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进而让慢性病防控工作持续推进有坚实基础。

4、优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4.1 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政策支持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靠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来提高区域内慢性病防控水平,其中完善顶层设计和强化政策支持很关键。完善顶层设计得站在全局角度,确定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定位、任务分工和资源配置原则,以便让各级部门在政策执行时能齐心协力。政策支持的作用也不能小看,要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激励机制,给示范区建设提供稳固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并且要注意政策的连续性和协调性,防止政策断层或者矛盾影响实施效果,从而为慢性病防控工作深入推动打下坚实根基。

4.2 整合资源配置, 提升服务能力

在示范区,人们把优化资源整合与配置当作提升服务能力的关键一环,因为统筹区域内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和社会支持体系能有效缓解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使慢性病患者得到更全面、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里要重视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与上级医疗机构的技术优势相结合,促使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起来并完善好以便让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另外还要引入多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教育、体育、社区等多方力量一起参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给居民提供从健康教育到疾病管理的一体化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在慢性病防控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

5、结论

示范区构建多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医疗资源、强化健康教育后,在慢性病防控上成果显著,尤其在降低慢性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尤为突出。不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加重,慢性病防控仍有许多挑战,像资源分配不均、基层服务能力欠缺、公众健康意识淡薄之类的问题存在。所以,优化路径要重视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让信息化技术在慢性病管理里深度应用起来,还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使慢性病防控精准且长久。此外,进一步加深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个人负责的综合防控局面,示范区整体防控效能就能全面提升,从而给本地区提供可模仿、可推广的经验模式,进而促使全国慢性病防控工作再上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陆伟江 ; 杨进 ;. 广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11):57-60.

[2]刘婷婷 ; 杜庆威 ;. 宁阳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03):90-93+109.

[3]董杰昌 ; 陈雪清 ; 李印东 ; 彭涛 ; 游凯 ; 张世伟 ;. 北京顺义区建设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J].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9(0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