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英语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构建
陈雨欣 夏扬华 康瑞敏
福州工商学院 350715
一、系统语言理论基础与人际意义概念界定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由韩礼德(Halliday)提出,该理论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指语言用于构建社会关系和进行互动的功能,其核心在于通过语言建立和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实现交流中的各种社交目的。在广告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发挥对于广告商与受众之间建立有效沟通、传递信息、激发消费欲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意义的核心要素
语气系统:语气系统通过句子的类型来实现人际功能,主要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陈述句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在广告中常用于向受众介绍产品的特点、性能等;疑问句能够引发受众的思考和互动,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促使其参与到广告的沟通中;祈使句则带有一定的指令性,旨在促使受众采取行动,如购买产品等。
情态系统:情态系统主要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等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人际距离,如可能性、义务性等。不同的情态表达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影响广告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例如,使用 “may”“could” 等低情态词会使表达更加委婉,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而使用 “must”“will” 等高情态词则会显得更加直接和自信。
评价理论:评价理论包括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三个方面。态度涉及情感、判断和鉴赏,用于表达广告商对产品或服务的看法和情感;介入用于调节广告商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如通过引用他人观点来增强说服力;级差则用于调整评价的强度和范围,使表达更加准确和有力。
二、中美汽车英语广告人际意义构建的跨文化对比
(一)中国汽车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构建
中国汽车英语广告较多使用陈述句来传递产品的可靠性和优势。例如,“This car is equipped with advanced safety features to protect your family.”这样的陈述句直接向受众介绍了汽车的安全性能,让受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产品信息。中国汽车英语广告中低情态词如 “may”“could” 的使用频率较高,体现了高语境下的含蓄态度表达。例如,“This car may provide you with a more enjoyable drivingexperience.” 这种表达没有绝对化的承诺,给受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显得更加谦逊和委婉,体现了对受众的尊重。
(二)美国汽车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构建
美国汽车英语广告偏爱使用疑问句来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例如,“Doyou want a car that combines power and comfort?”这样的疑问句能够激发受众的思考,让受众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广告的沟通中。美国汽车英语广告中高情态词如“must”“will” 的使用较为常见,传递出直接自信的态度,凸显个人选择权。例如,“You must have this car to enjoy the ultimate driving pleasure.”这种表达体现了广告商对产品的自信,同时也让受众感受到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欲望。
(三)相同点分析
人际意义构建的核心目标一致:中美汽车英语广告都旨在通过语言互动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最终促使受众购买产品。无论是中国广告的含蓄表达还是美国广告的直接沟通,其本质都是为了实现与受众的有效互动,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评价系统中情感资源的普遍使用:两国汽车英语广告都注重在评价系统中使用情感资源,如强调汽车的 “安全”“舒适” 等特点。
(四)差异点分析

三、跨文化因素对人际意义构建的影响机制
(一)消费文化差异的作用
中国:关系导向消费:中国的消费文化具有较强的关系导向,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融入群体,维护人际关系。因此,中国汽车英语广告强调 “融入群体” ,通过展示产品如何满足集体需求、符合社会规范等,让受众觉得购买该产品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融入社会群体。
美国:自我导向消费:美国的消费文化以自我导向为主,人们更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表达,注重产品能否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品味。所以,美国汽车英语广告强调 “彰显个性”,突出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特点,满足受众对自我实现和 个性化的追求。
(二)语言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影响
汉语母语者的英语表达:汉语是一种高语境语言,汉语母语者在使用英语时,往往会保留 “高语境”的语言特征,如表达委婉、间接。这使得中国汽车英语广告在语言表达上相对含蓄,不那么直接,更多地依赖语境和受众的理解能力。
英语母语者的表达:英语属于低语境语言,英语母语者的表达遵循“低语境” 的语言逻辑,更加直接、明确。因此,美国汽车英语广告在语言上更加简洁明了,能够直接传递产品信息和广告商的意图,让受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跨文化广告语篇分析中的适用性。通过运用该理论对中美汽车英语广告的人际意义构建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广告语篇的特点和差异。同时,本研究也拓展了人际意义的文化解读维度,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文化因素在人际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Edward Arnold, 1994.
[2] Hu, Z. L.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3] 黄国文 .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朱永生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主要差别 [J]. 外语研究,2002 (4): 1-7.
[5] 胡壮麟 .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 何自然 . 陈新仁 . 当代语用学 [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
[7] 杨信彰 . 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