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马明春
巫山县三关小学 404703
一、强化思政教育理念,优化农村小学管理机制
农村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历史使命。强化思政教育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管理工作核心任务。从管理角度看,思政教育理念渗透能够为学校管理提供价值引领与方向指导,使管理工作不仅停留于表面形式,而是深入教育本质。通过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民主管理机制,农村小学可以实现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管理机制优化首先表现在学校决策层面。农村小学应当建立以校长为核心,包含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等成员管理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决策过程。这种集体决策机制能够避免管理偏差,保证学校发展方向正确性。其次,思政理念强化也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农村小学应当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规章制度,如教师考核标准、学生行为规范等,让每位教职工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形成制度管理氛围。
班级管理作为农村小学管理重要环节,更需要思政理念指导。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班主任能够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此外,学生干部队伍培养也是思政教育重要载体。农村小学可以设立班委会、大队委等组织,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与服务精神。
思政教育理念强化也为农村小学家校合作提供新思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学校可以与家长建立教育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小学应当发挥思政教育优势,通过关爱活动、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留守儿童管理难题。
此外,思政教育理念还应当融入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农村小学普遍存在安全隐患较多情况,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引导师生形成安全文化氛围,能够有效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总体而言,思政教育理念强化为农村小学管理机制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二、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完善农村小学管理体系
农村小学应当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评价体系等方面,形成管理合力。课程管理方面,农村小学应当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统一。除开设品德与社会等专门课程外,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也应当挖掘思政元素,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农村小学还可以结合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乡土课程,如民间艺术、农耕文化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乡土情怀。
教师管理层面,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体现在师德建设与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农村小学应当将思政要求纳入教师考核标准,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通过开展思政专题培训、集体备课等活动,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针对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问题,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思想引领、关怀激励等措施,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
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当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农村小学可以设立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公约等具体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同时,通过少先队组织、兴趣小组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思政实践活动,如寻访红色足迹、爱我家乡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资源管理是农村小学面临突出难题。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培养师生珍惜教育资源意识。农村小学可以通过开展节约用水、爱护公物等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形成勤俭节约良好风尚。此外,学校还应当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为思政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三、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提升农村小学管理效能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难以适应现代教育需求,而思政教育方法创新则为农村小学管理工作带来新活力。通过探索实践新型思政教育方法,农村小学能够实现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农村小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等,拓展思政教育渠道。例如,建立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思政主题文章、活动通知,实现管理信息高效传递。同时,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观看优质思政课程,弥补农村教育资源不足问题。
农村小学可以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优势,开展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思政教育魅力。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革命遗址、传统村落等场所,或邀请乡村能人、退伍军人等走进校园,进行面对面交流,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
农村小学可以围绕思政主题设计综合性学习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例如,开展美丽乡村主题项目,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制作等环节,深入了解家乡变化,培养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如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习压力等,学校应当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人生态度。通过心理疏导与思政教育结合,农村小学能够更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问题。
农村小学应当改变传统家校沟通模式,建立多元化交流平台,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良性互动。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学校可以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教师承担更多监护责任,弥补家庭教育缺失。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 : 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在学校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通过强化思政教育理念、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三个维度共同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机制优化、管理体系完善与管理效能提升。思政教育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解决农村小学面临特殊难题,更能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面向未来,农村小学应当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融入管理各环节,构建具有乡村特色思政教育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章平 . 农村小学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J]. 科学咨询 ,2019(37):72.
[2] 韩英 .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相融策略 [J]. 青海教育 ,2023(11):29. DOI:10.3969/j.issn.0529-3502.2023.11.013.
[3] 张淑雅 . 农村中小学思政教育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3(4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