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娜娜 关浩彤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四小学

引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接触各类知识的阶段,也是小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学理念,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作用。教师应积极采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充分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并有意识的渗透德育元素,为小学生的个人学习发展指明正确道路。

一、深入教材资源,多环节渗透德育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有赞扬革命先辈的诗歌,也有描绘国家风景的文章,小学数学教材中也有着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优秀载体[1]。因此,教师应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感受文章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品德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教学相关内容,并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产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带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其次,在小学语文的识字认字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生字生词进行圈画,在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后,逐步让学生掌握其中不同文字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中的文字建立一定理解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将静态的文字学习,转换为更加活跃的朗读联系,学生结合对其中文字的理解,能够进一步感受学习内容中的情感,为德育教育的开展建立了基础。在学生对语文内容通读之后,教师就可以基于自身对文章的分析,有意识的挖掘其中德育元素,如“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元素,古诗词中的人生态度,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等。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提问,如“在学习这篇文章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悟?”等,引导学生阐述自身观点,教师并加以纠正梳理,在互动中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德育教育在每个教学环节的渗透,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下养成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标准。

二、构建生动学习氛围,在情境中渗透德育元素

德育教育想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就要根据小学生发展心理特征做出有效调整与创新。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对新鲜感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创设更为符合小学生性格本质的学习环境。小学数学教学具有较多的实践性,教师可以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激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几何图形的认识,加减法的计算,计量单位的分析,”等。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德育教育。以“几何图形”为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在校园中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自身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身在校园中发现图形进行展示,让学生与他人分享自身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展开德育教育。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具有强烈的形象特点,在“正方形”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正方形”的图形特征,通过分析图形的边角,引导学生建立坚定的品质。在对“三角形”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让学生知道团队协作的稳定性。同时,教师还能够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精准的,具象化的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观察中,感悟其中德育元素。

三、链接生活实际需求,扩展德育教育融合空间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的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行为习惯 [2]。因此,教师不能局限在教学内容上,更要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强化自身道德水准。通过与实际生活的链接,有助于德育教育突破课堂便捷,让德育扎根在学生生活的一言一行中。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方式,记录自身在家庭生活中的付出,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亲情的温度。在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社会热点话题,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数学中的“统计,计算”等,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计算,如“学生自身每天的支出情况”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消费”的理解。其次,在对班级环境进行布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测量”等数学知识,对班级布置进行更加合理化的安排。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与测量时,会在彼此的协作中,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通过,生活的实际需求,对德育教育进行合理化扩展,能够极大丰富德育教育形式,使得学生更为自然的接受到德育元素的熏陶。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生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到最佳的教育理念。通过在小学语文以及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德育素材,渗透德育理念,更够有效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并对教学活动不断优化创新,强化与生活的链接,以达到德育教育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闯 , 冯琪 , 郑杰 . 把学科打开,让课堂变大——小学数学与思政融合教学实践研究 [J]. 湖南教育 (C 版 ),2025,(03):62-65.

[2]申蕾.浅谈德育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融合作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1):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