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路径分析
黄川川
济宁市第二中学 272000
引言 :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关注重点。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核心人物,需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管理路径。这不仅能优化班级管理,还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契合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核心素养培养与班级管理融合的重要性
1.1 适应教育发展趋势
在当今教育领域,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朝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方向转变。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班级管理,能使班级管理与时俱进,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班级管理侧重于纪律维护和知识传授的辅助,而现在则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班级管理若能与之融合,就能在日常管理中引导学生正确筛选信息、理性思考,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1.2 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核心素养包含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这与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高度契合。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能够从各个方面影响学生。比如,在文化基础方面,班级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像诗词朗诵比赛、历史知识讲座等,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在自主发展上,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管理机会,如小组合作完成班级任务,能锻炼他们的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能力。而在社会参与维度,组织志愿者活动、社区调研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全面成长。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具体路径
2.1 营造核心素养导向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核心素养导向的班级文化,首先要从班级物质文化入手。可以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图书角,放置各类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书籍,包括文学名著、科普读物等,让学生随时可以阅读,在知识的海洋中培养文化基础素养。其次,在班级制度文化方面,制定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规章制度。在精神文化层面,倡导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价值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如“我心中的责任与担当”,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2.2 采用多样化管理方法培养核心素养
多样化的管理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其一,采用项目式学习的管理方法。将班级学习任务或活动设计成一个个项目,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收集资料、实地观察、分析数据等,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其二,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中设置一些模拟社会场景,如模拟法庭、模拟公司等,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提高自己的社会参与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素养。
2.3 加强家校合作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对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家长了解教育的最新理念。例如,向家长介绍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如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家务劳动等。同时,建立家校沟通的平台,如家长微信群、家校联系手册等,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开展家校共育的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家庭志愿者活动等。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经典书籍,交流读书心得,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家庭志愿者活动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实施管理路径的保障措施
3.1 提升班主任核心素养认知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对核心素养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的实施效果。班主任要深入学习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以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进行讲座,解读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同时,开展班主任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分享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的经验和案例。例如,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成功地通过组织科技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通过交流,其他班主任可以学习到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外,班主任自身也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和学术论文,关注教育政策动态,从而不断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将其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
3.2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确保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班级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下,评价应更加全面。评价机制应涵盖多个维度,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观察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对于学生的态度评价,可以关注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对班级活动的积极性等。同时,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自评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学生互评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公正评价他人的能力。此外,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以便他们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和教育策略。
3.3 持续优化管理策略
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持续优化管理策略是必不可少的。班级管理的环境和学生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班主任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增加网络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优化管理策略也非常重要。如果学生反映某种管理方式过于严格或者不够有趣,班主任就需要进行调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然后对管理策略进行改进。此外,借鉴其他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也是优化管理策略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阅读优秀班主任的工作案例集等方式,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路径意义重大。通过有效融合核心素养与班级管理,采取合理路径及保障措施,能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班主任需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成长与班级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郭丽 . 高中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浅谈 [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30):32.
[2] 黎红英 . 高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J].高考 ,2019,(29):34.
[3] 谭伟林 .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J]. 新课程 ,202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