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一题多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郭宏霞

南京东南实验学校  21110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强调学生逻辑推理、发散思维等核心素养的提升。不过,当前教学中还存在重标准答案、轻思维过程的现象,导致学生解题方式固化、思维单一。一题多解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不同知识解决问题,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又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本文基于教材,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一题多解的实施路径与策略。

一、“一题多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的价值

首先,帮助学生打开解题思路,打破一题一解的固定思维。初中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易形成唯一解法的定式。而“一题多解”会给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2]。其次是深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一题多解能促使学生调用不同模块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当学生发现同一问题能通过多种方法解决时,会产生探究欲和成就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解法的优劣,比如哪种更简洁、哪种适用范围更广,培养他们优化解题策略的意识,进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一题多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本来就有差异,直接用同一个难度的问题很难让所有人都有收获。所以可以把一个核心问题拆成几个层次:基础版让学生先掌握最基本的解法,进阶版引导他们尝试不同思路,挑战版则鼓励他们找到更优的解法。这样一步步来,不管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还是学有余力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有所突破,慢慢从“会做题”到“会用多种方法做题”,最后还能判断哪种方法更好。

例如,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基础层设计“甲乙相距 100 米,同时相向而行,求相遇时间”,仅需用方程法掌握基本公式;进阶层增加“甲先出发 2 秒”,引导用线段图或算术法辅助分析;挑战层改为“同向而行求追上时间”,鼓励用速度差公式或函数图像对比解题,让不同水平学生各有收获。

2.强化解法对比

光让学生想出多种解法还不够,关键是要让他们明白每种解法的门道。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把不同解法的适用情况、步骤繁简、思维特点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对比 [3]。比如有的方法步骤多但容易理解,有的方法步骤少但需要灵活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学生才能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种方法,而不是盲目套公式。

例如,八年级“ 全等三角形证明” 中,已知 AB=CD、AD=BC,求证∠A=∠ C。可对比两种解法:一是连接 BD 用 SSS 证全等(步骤严谨,适合初学者);二是延长 AD、BC 交于点 E,用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导(步骤简洁,需灵活调用旧知)。通过表格梳理差异,让学生明白解法选择与自身知识掌握度的关系。

3.联结生活场景

数学题要是光从课本里来,学生可能觉得枯燥,思路也打不开。但如果把问题和生活里的事儿绑在一起,比如买东西、选套餐、算开销,学生就会觉得“这题有用”,自然会调动生活经验想办法解决。生活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来就多样,这样一来,不同思维习惯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擅长的解法。

例如,九年级“反比例函数应用”可设计“手机流量套餐选择”问题:套餐 A 月租 50 元(1GB 内免费,超额 10 元 / GB),套餐 B 无月租(5 元 /GB)。学生可通过使用代数思维方式列方程、几何思维的方式画图像找交点、根据生活经验代入数值试算等多种方式求解,让抽象知识与生活需求挂钩。

4.融合信息技术

数学里有些抽象的思路,光靠嘴说或者画图很难讲清楚。这时候用几何画板这些工具就很方便,能动态演示不同解法的过程。比如图形旋转、坐标变化这些,一动起来学生就看得明白,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也能直观感受到,理解起来就快多了。这种动态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解法之间的内在逻辑,使抽象的数学思路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变换的连续性,能更快速地建立对多元解法的认知框架,进而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思维迁移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证明中,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将平行四边形绕对角线交点旋转 180 ,直观展示△AOB 与△COD 重合(体现对称性);同时标注顶点坐标计算中点,验证代数法与几何法的一致性,让抽象逻辑可视化。

5.利用错题拓展

学生做题出错很正常,关键是怎么从错里学东西。可以拿典型错题当例子,先让学生找出错在哪,再引导他们想:除了纠正错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能解这道题?这样既能帮学生改错题,又能顺便训练一题多解,还能让他们明白“错一次不可怕,能从错里找到更多方法才厉害”。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思维的严谨性,更悄然传递出“错误是探索的起点”的学习观,让学生在纠错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答案,还有多元思维的成长。

例如,针对七年级整式化简错题 3x2-2(x2+x-1) (常见错误:漏乘系数),先让学生纠错,再引导多种解法:按步骤去括号、用整体思想加中括号、代入 x=1 验证结果。通过纠错过程发现多元解法,强化思维严谨性。

结语

总的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里使用“一题多解”,并不是为了秀技巧,真正的核心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把一题多解和教材结合起来用,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在尝试不同解法的过程中,不仅把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还能慢慢养成灵活思考的习惯,思维能力自然提高。教学时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用几何画板这类动态软件,把各种解法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得更明白,参与感也更强。这样一来,一题多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学生通过思考学会学习,最终实现通过教学培养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谢雨珂 .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题多解 [J]. 中学数学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版 ),2025,(10):32-34.

[2] 杨再发 . 小学数学思维中一题多解的策略与方法 [N]. 科学导报 ,2025-06-04(B03).DOI:10.28511/n.cnki.nkxdb.2025.000425.

[3] 唐丽艳 . 巧思维一题多解,妙应用变式拓展 [J]. 中学数学 ,2025,(1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