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习题课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杨兵
泗洪县瑶沟实验学校 223900
引言:在“双减”背景下,传统的单一作业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大单元教学作为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模式,其习题课的作业设计尤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索“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习题课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不仅丰富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为“双减”政策下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有助于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内容相同,忽视个体差异
当前大部分数学作业的布置都较为单一,同一班级学生完成相同内容、相同难度的题目。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面对高难度的题目时没有解题思路,屡屡受挫,产生畏难情绪;而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因为重复练习简单题目导致时间浪费,难以获得挑战性发展。这种同质化设计无法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发展。
(二)作业设计与单元目标脱节,缺乏整体性
部分教师设计作业时缺乏单元的整体视角,仅根据单课时内容零散选题,导致作业碎片化严重。习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无法形成对单元核心知识的整体巩固,也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大单元教学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作业负担重,不符合“双减”要求
部分教师依赖课外辅导资料去布置题目,作业布置量偏大、重复的题占比高。学生为完成任务被动刷题,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仅加重学业负担,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违背了“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要求。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习题课分层作业设计的应用策略
(一)了解学生差异,实施分层管理
教师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的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分层作业。对此,教师需要通过日常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知道他们当前阶段的数学基础,再根据其不同的学习程度、学习水平等进行分层划分,以此确保所设计的分层作业能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学习自信心不足;提高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能够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在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拓展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拓展层学生数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欲望。
(二)聚焦核心素养,分层作业目标
教师为了进一步明确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方向,需要聚焦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制订分层作业目标。对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知道不同层级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和能力水平,以及每个层级在原有基础上,能够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再以此为依据,制订不同的作业目标。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大单元习题课上,基础层作业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解方程,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层作业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利润、增长率等实际问题,并优化解题过程。拓展层则聚焦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作业需具挑战性和探究性。目标设定为探究根与系数关系,并运用其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深化知识理解与应用。
(三)缓解学生压力,分层作业数量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安排。从实际学习情况看,学生能完成数学作业的数量受自身能力所限制,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作业,而同样的作业量,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则花费较少的时间。根据“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把控分层作业数量,确保班级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例如,在“勾股定理”大单元习题课时,基础层学生的作业数量要适当减少,以基础题为主,确保他们能够在30 分钟左右完成作业,可以安排3-4 道关于勾股定理的基础题目;提高层学生可以适当增加作业数量,可以安排 5-6 道基础题目,作业时间控制在40 分钟左右,其中包括 1-2 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拓展层学生作业数量可以与提高层相当,但题目难度和探究性要更高,作业时间也控制在 40 分钟左右。通过分层设计作业数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四)落实减负要求,分层作业难度
作业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负担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在“双减”背景下,落实减负要求,合理把握分层作业难度至关重要。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二次函数”大单元习题课中,基础层作业难度以简单题和基础题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巩固,可以设计一些直接根据函数表达式求函数值、判断函数类型的题目;提高层题目设计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设计一些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利用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题目;拓展层作业难度以较难题和挑战题为主,题目可以适当超出教材内容,但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函数图像变换规律、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构建函数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题目。通过分层作业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习题,对数学习题产生兴趣。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习题课分层作业设计是提高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分层管理,分层作业目标、作业数量、作业难度等策略,并结合教材进行说明,可以充分发挥分层作业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层作业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方法,为“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大单元习题课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致光 , 温建红 . 高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J]. 教学与管理 ,2025,(21):84-89.
[2] 徐小丽 . 分层作业:让数学学习实现“ 减负提质”[J]. 华夏教师 ,2025,(19):53-55.DOI:10.16704/j.cnki.hxjs.2025.19.007.
[3][1] 钟胜华 .“ 双减” 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探究 [J]. 学周刊 ,2025,(20):50-5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5.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