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与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分析
黄志伟
福建三明林业学校团委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开展的音乐公共课程中,是中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中职院校的教学开展中,提出了教学观念以及目标,这样使得艺术相关的音乐公共课程的合理开展更加全面重要。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与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法,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中职生
引言:在中职教育当中重视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开展的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音乐的基本知识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进而保障在音乐公共艺术的教学中,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
1 音乐公共艺术教育在中职生综合素质的价值
中职教学的开展中,音乐一直都是艺术性教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于中职学生进行素质培育的重要途径[1]。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相应的起到培养现代化的人才。其次,进行教学开展中,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学生的道德情操,全面促进学生在智力与身体素质方面的提升。
1.1 陶冶学生情操
进行教学的开展中,利用音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并参与到音乐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内心带来美化的效果。学生日常学习的压力比较大,这样的音乐教学方式,可以降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也从多样化的角度欣赏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不仅仅提升了自身认知水平以及知识维度,也相应的从潜移默化的角度,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最大化的提升教学的水平[2]。
1.2 提升学生想象力
利用音乐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培养中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这样符合我国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需求。具体的教育教学的开展中,音乐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方式。中职学生在道德情操以及个人素质的教学提升,不能仅仅依靠着主观修养,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外界客观教育的方式,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其次,进行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中,这样的教学也符合中职的教学需求。
2 新课改下公共艺术课程音乐分析
新课改后的音乐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艺术在人们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而且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对于学校来说,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们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让学生们从音乐中获得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公共艺术课程是提高学生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教育人员进行思考。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下进行中职教育的教学中,音乐公共艺术课程的开展,可以起到提升学生教学整体素质的效果。为了进一步的符合现代化的素质教育要求,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创新教学效果。但是很多实际的教学开展中,音乐教学目标并不明确,这样直接导致教师所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无法形成良好的引导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内在修养的培育并不充分,进而导致课程质量比较差。其次,一些教师的教学内容设定也不合理,很多教学开展中的内容存在着问题,无法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引导,教学总体呈现单一性问题,这样导致进行停留在音乐技巧方面的教学中,并降低了学生对于音乐技巧方面的学习兴趣[3]。
2.2 教学资源不足
中职院校的教学开展中,对于专业以及课程的设置,需要始终基于知识技能为核心,并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育。但是在实际的音乐公共艺术的课程开展中,由于是一种辅助课程,这样使得很多院校对于这种课程开展重视不足,很多资源的投入量不充分,从而导致在后续进行教学开展中,存在着对教学设施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资源并不全面的问题,这样严重影响到后续的教学开展,同时也相应的忽视了音乐艺术教学的重要性认知。特别是课程开展无法满足教学的多样化需求。
3 音乐公共艺术教育培训的中职生综合素质的路径
3.1 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在中职阶段的教学开展中, 积极的利用音乐公共艺术的教育方式,可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院校教学的进程中,需要积极的结合教学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出音乐教学的特征,与中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契合,之后基于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于课程进行合理安排,才可以很好的让学生更加良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还需要进行教学开展中,积极的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这样就可以在所开展的音乐公共艺术当中,形成网络化的管理,更加全面具体的开展教学工作。其次,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全面的体现出教学管理的灵活性,可以在教学体系中建立管理小组,对于日常的音乐公共艺术课程进行合理化的分配,定期组织与举办一些演出以及培训机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最大化的提升中职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值,也相应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完善音乐公共艺术教育结构
进行日常的教学环节,为了发挥出公共音乐艺术的教学价值,就需要从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强化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能力。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一方面要优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则是要从教学的结构体系与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这样就可以提供一个音乐性的教育效果。其次,进行教学开展中,也相应的要积极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中,主要强化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分析与评估,以此在未来教学开展中,发挥出音乐教育的感染力与接受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可以在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基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全面的提升教学引导能力与效率。具体的活动组织中,主要是结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表演能力重视起来,从音乐这种媒介出发,对学生进行社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想象力的综合培育。最后,教师层面还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编制上,保持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良好连续与认知,并丰富学生在课余方面的文化内容,这样才可以实现一个完善合理的教学效果。
3.3 扩展音乐公共艺术课程路径
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对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直接影响。其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可以很好的强化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音乐公共教学的艺术开展,需要从知识和素养这两方面进行开展。不仅仅要完善教学的体系,同时也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想水平的提升。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技术,可以很好的为学生营造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同时对学生音乐感受形成较为直观的认知。这样多样化的教学路径,也相应的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音乐知识,不仅仅是对音乐理论进行学习,而是可以受到教师提供的一些视频、音频以及图片,更加立体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从而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高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发挥出了音乐教学感染力优势。
3.4 重视教育课程设计
在中职阶段的音乐公共艺术的课程开展中,往往要明确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而是需要利用音乐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相应的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形成一个较高的审美水平。其中进行教学开展中,需要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以此投入到其他的学习环节,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相应的符合当下中职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在具体教学中,对于音乐公共艺术课程的合理化设计,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强化对一些重要艺术相关的教学引导,并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样便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与综合水平。
3.5重视美育作用
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于美育教育的基本要求,中职院校需要对其美育要求进行全面的落实,首先需要从育人的高度去认识美育,其次,美育内容要全面完整,美育要求刚性,中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以及教材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再次,美育内容的思维性需要与艺术性相结合,情绪体验需要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最后,美育的艺术内容以及表现形式要做到有机统一。除此之外,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总结:综上所述,进入到教学新时期之后,使得中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公共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与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强化对于各种教学的细节把控,这样才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对于教学方面的需求,并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姜金池.公共艺术课音乐教学的新趋势与新挑战[J].艺术评鉴,2022(05):149-151.
[2]邓玉珊.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教育互通互融改革实践案例[J].民族音乐,2020(05):93-96.
[3]梁小玲.广东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艺术品鉴,2018(3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