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劳动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建
四川轻化工大学
关键字:劳动教育;混合式教学;超星学习通;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上
引言
在“五育并举”教育方针背景下,劳动教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当前劳动教育普遍面临课程内容碎片化、实践管理粗放化、价值引领薄弱化等现实困境。积极响应《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技术优势,以系统性课程重构、智能化实践管理、全域化文化传播为改革路径,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劳动教育新生态。本研究聚焦该校改革实践,旨在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劳动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线上教学资源的系统化构建
学校基于劳动教育核心素养目标,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建成结构化数字课程体系。课程涵盖劳动教育导论、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国尚技、劳动安全、生活劳动、社会劳动、专业劳动九大核心章节,形成从价值认知到技能应用的完整教学链条。每个章节配备三位一体学习资源:132 份的PPT 课件、92 个实视频、20 套章节测验及313 道题,构建阶梯式训练体系。
为破解知识碎片化问题,学校建立包含239 个核心知识点的劳动教育图谱。该图谱通过语义分析技术实现多维关联:纵向构建知识演进链条(如“工匠精神”节点大工匠姜秀鹏);横向绑定教学视频、文献资料及实践任务(如“劳动安全”知识点关联《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手册》及应急演练方案);动态学情反馈系统自动识别薄弱环节,向“专业劳动”节点完成率低于 70% 的学生定向推送高分子材料实训案例,实现精准化知识补给。
二、线上线下教学方法的协同创新
学校创建“三段递进式”教学法,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耦合。课前阶段要求学生通过移动端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如观看《军工绣娘在 1144 根细小焊柱中找故障》并提交观后感,平台 AI 助教自动监测学习轨迹,对视频观看进度不足 80% 者触发短信预警。课中阶段采用数据驱动教学策略,教师依据平台预习报表(如“劳动安全”章节测验正确率)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扫码投票、知识抢答、案例众包等OMO 交互活动深化认知。在“工匠精神内涵”课堂投票中,设置“专注”“极致”“传承”“创新”等维度,实时生成认知分布热力图指导教学调整。
课后阶段构建实践强化闭环。在学习通讨论区发起“AI 时代工匠精神坚守路径”等思辨议题,要求学生实名发帖并开展互评;该模式使课程互动频次达4127 次,较传统教学提升3.1 倍,课堂到课率稳定在 96% 以上。
三、线上平台与实践项目的深度融合
学校依托超星学习通实现劳动实践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通过“校园环境诊断”线上调查收集 120 张问题区域照片(如食堂餐盘滞留区、教室空调进气格栅),生成劳动实践优先级清单。
过程监管采用时空双维验证机制,要求学生上传含 GPS 定位水印的劳动场景照片,有效杜绝代劳现象。建立三维评价矩阵:平台自动生成劳动时长分布图;关联实践报告与课程知识点匹配度;社会反馈纳入评价体系。
四、劳动文化立体化传播矩阵建设
创建“清风化雨”微信公众号构建三位一体宣传阵地。价值引领层面开设“劳模故事”专栏连载《自贡盐工口述史》。成果展示板块设立“劳动瞬间”影像集展出 368 组劳动照片,开发劳动积分排行榜,周榜 TOP10 获得者赢得校企合作实习推荐资格。
五、结语
以超星学习通为数字基座,通过知识图谱构建实现理论系统化,三段教学法促进课堂活力化,平台功能延伸保障实践精细化,新媒体矩阵助推文化全域化,形成“知行合一、数实融合”的劳动教育新范式。该模式为地方工科院校提供可操作的改革样板,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铸魂的双轮驱动,使劳动教育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命化实践。未来需深化 AI 技术在劳动素养诊断中的应用,推动劳动教育向智慧化、社会化、终身化方向迭代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雪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5,40(02):101-108.
[2] 郑智跃 . 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 [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5,23(01):87-91.
[3] 李佳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42(06):146-148 +151 .
[4] 李铁英 , 吴蕊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探赜 [J].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33(11):74-80.
[5] 杨昕旖 , 林宏彬 .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4,38(06):19-24.
[6] 马琳 . 新时代劳动精神融入职业本科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J]. 现代职业教育 ,2024,(32):25-28.
[7] 章文强 , 孟庆月 , 唐文涛 , 等 . 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旨归、现实审视与方法路径 [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39(05):43-48.
[8] 孙伶俐 . 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15):47-51.
[9] 王素君 .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4,(14):181-183.
基金资助:校级教改课题《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劳动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实践创新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24015 ;校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