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财务共享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影响及提升策略

作者

于航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直属单位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引言

铁路企业作为资金密集型单位,其经营活动涉及大量资金的调度、结算与控制,对资金管理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业务范围扩大和企业集团化运作加深,传统分散核算、自主管理的模式日益暴露出反应迟缓、数据不一致、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此背景下,财务共享作为一种集中、标准、自动的财务管理手段,逐步受到铁路企业重视。财务共享不仅在费用报销、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中体现出集约化优势,也在资金计划、结算与监控方面推动资金流动更高效、使用更合理。本文将探讨财务共享在铁路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潜在影响与优化策略,系统分析其在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方面的作用机制与制度支撑,为铁路企业财务体系转型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

1 财务共享服务在铁路企业中的应用现状与作用表现

在铁路企业推进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财务共享已从最初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逐步扩展至涵盖应收应付、资金集中、费用管控、财务报表编制等多项内容的综合平台。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模式,财务共享有效整合了各单位冗余的财务职能,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财务共享平台通过统一结算口径和系统支撑,打通了企业内部资金流动通道,使资金调度更加迅捷透明,支付流程更加规范合规。企业得以将零散账户集中归口管理,利用资金池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收益水平。

此外,财务共享在数据集中、信息集成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系统集成手段,企业可实现资金流、票据流、账务流的实时对接和联动反馈,显著提高资金监控与预测能力。这一变革为企业建立预算控制、资金使用审批、付款执行等环节的全流程可视化奠定了技术基础。随着财务共享功能的不断拓展,其在资金结算统一化、支付效率提升、财务操作合规性增强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愈加凸显,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财务共享对资金管理效率的核心影响机制

财务共享在提升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效率方面主要通过流程集中、信息集成、权限控制和数据分析等机制实现。首先,流程集中是基础。通过将资金结算、支付审核等操作由各单位下沉至共享中心统一执行,可显著缩短流程路径、提升执行速度,避免因各单位间标准不一而引发的沟通滞后和信息失真。其次,信息集成能力大幅提高了资金决策的精准性。借助统一平台,各类财务数据实现同步上传与调用,增强了资金计划的准确性和执行的可控性。

权限控制与内控机制也在财务共享环境下得到显著加强。资金审批权限分级设定与流程闭环设计,不仅确保了资金安全,也避免了因权限不清导致的重复支付或违规支付现象。此外,财务共享为资金管理引入了智能分析工具,通过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融合分析,支持资金使用趋势预测、流动性分析及成本控制决策,有效提升了资金运营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财务共享中心所具备的高集中度与专业化能力,为铁路企业打破传统资金壁垒、建立动态资金配置机制提供了制度基础与技术支撑。

3 当前铁路企业在财务共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财务共享已在铁路企业中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制约其资金管理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其一是系统整合程度不足。部分企业在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时,仅完成了基础功能模块上线,未能实现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资金系统的深度融合,导致数据传递存在延时、断链等问题,影响资金计划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其二是流程标准化程度参差不齐。由于各下属单位在历史上形成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共享中心在接管业务时往往需要处理大量非标准化数据,导致处理效率下降、错误率上升。

其三是共享平台智能化水平尚待提高。目前多数财务共享系统仍以人工驱动为主,自动识别与判断能力不足,无法根据业务类型自动匹配最佳资金路径或结算方式,制约了资金结算效率的进一步优化。此外,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亦有待完善,部分共享中心财务人员缺乏对资金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处理能力存在瓶颈,难以满足企业复杂、多变的资金运作需求。最后,企业整体缺乏对财务共享战略价值的认知,仍将其视为技术层面的后台操作,而未能充分挖掘其在资源整合、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的管理价值。

4 提升铁路企业财务共享与资金管理效能的路径策略

要充分释放财务共享在提升资金管理效率方面的潜力,铁路企业需从组织保障、技术平台、流程再造与人员能力等方面协同推进系统优化。首先应构建统一的资金管理标准体系,明确各类支付、结算、审批等操作的业务规则和数据格式要求,推动管理模式向制度化、流程化转型。在此基础上,加强业务系统与共享平台之间的数据接口建设,打通业务流与资金流,确保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高效传输、准确识别,为资金调度与控制提供实时依据。

其次应大力推动财务共享平台的智能化升级,利用 AI、RPA、区块链等新技术,构建自动识别业务场景、智能匹配结算路径的系统功能模块,提升系统的自适应能力与处理效率。同时,建立以业务价值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共享中心的资金效率指标纳入管理考核范围,激励其持续优化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在人员方面,应强化对共享财务人员的培训与职业发展支持,建立资金管理专项人才梯队,增强对资金运作逻辑与财务协同机制的理解能力,以匹配企业资金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此外,还应构建风险预警与内控防线,制定多层级的风险监控规则,实现对异常支付、系统故障、数据偏差等问题的快速响应,保障资金管理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结论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以集中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成为铁路企业推进资金精细化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工具。通过统一流程、集成数据、规范操作、强化内控,财务共享平台有效改善了铁路企业传统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分散、低效、失控等问题,初步实现了资金集中、结算统一、控制闭环的管理目标。但要真正发挥其全局性效能,仍需进一步推动平台功能的深度整合与智能化转型,加强制度设计与人才支撑,不断提升系统韧性与业务协同水平。未来铁路企业应以财务共享为抓手,构建数字化、可视化、动态化的资金管理体系,推动资金资源向高效配置、精准调度、风险可控方向发展,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萍 . 财务共享模式下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优化探究 [J]. 商讯 ,2025,(12):28-30.

[2] 史鸣毅 , 李锦兰 . 财务共享模式下铁路企业司库体系建设路径研究 [J].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5,34(04):38-42.

[3] 许 晓 晓 . 财 务 共 享 对 铁 路 企 业 内 部 控 制 的 影 响 及 对 策 [J]. 商讯 ,2024,(24):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