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徐娜威
德惠市第六小学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进步,创新素养在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学科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教育责任,还需要着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应当转变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积极构建生活化、开放化的数学情境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尝试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让学生找寻最佳的解决策略。这不仅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数学规律的学习意识,还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一、设计开放教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改变以往传统封闭式的教学问题设计策略,积极引入开放性的数学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多种解决方法,探索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力。教师还应当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持久的数学学习动力,让学生经历产生数学想法、实践探索、拓展想法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数学学习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批判思维和创新胆识。
例如,教师围绕“滴水实验”开展教学时,应积极引入生活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并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在一年的时间内会浪费掉多少水资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数学实验活动,测量 1 分钟的滴水量来推算 1 年的滴水量。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数学实验操作、得到实验数据。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一次实验会有误差,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完成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
二、构建数学应用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源自于对生活的总结,又可以有效服务于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汲取丰富的教育元素,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数学应用情境,让学生直观感知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矛盾,引发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深入思考,学生根据情境问题提出数学猜想,不断形成新颖的数学观点,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数学思考能力。然后教师将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教师围绕“时间表”开展教学时,需要带领学生学习年、月、日等时间的具体意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不同地区的作息习惯,学习制作自己的时间表,让学生掌握制作时间表的基本方法。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结合校园活动的时间表,学习时刻计算方法,让学生灵活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还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养成惜时守信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
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更多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观察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强调过程性的教学评价,重点分析学生在过程中所运用的数学方法、展现出的数学技能和数学价值观念。例如教师需要重点分析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运用的创新性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持续创新意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对创新的解题方法进行改进,形成创新行为发展的正向激励。
例如,教师围绕“小小设计师”开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基础数学知识,在观察交流中尝试设计徽标并突出不同事物的特点,融入自身对事物的理解。然后教师需要积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开放性学习中的合作表现、尝试次数以及设计方案,评估学生展现出的应用能力和创造思维。然后教师需要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学习努力,激励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实践,教师利用恰当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思维。
总而言之,新时代国家持续强调核心素养发展的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构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课堂,鼓励学生结合情境问题提出自身的疑虑,持续发掘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同时教师还需要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新实践机会,从而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创新素养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倩 .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7):17-19.
[2] 郑鋆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北师大版 " 需要多少钱 " 为例 [J]. 教育界 ,2021(36):12-13.